貨幣政策 用得其所 2015-08-25
環球股災,各地政府千方百計救市托市,當中包括向央行施壓,透過貨幣政策協調救市,但主張央行獨立的央行官員可並不一定這麼認為。儘管印度央行今年已三度減息,但據聞當地政府仍不斷向央行施壓,希望央行進一步寬鬆貨幣政策。
偏偏印度央行行長拉詹 (Ragh
uram Rajan) 大唱反調,尤其反對央行介入幹預股市。拉詹認為,央行沒有拯救股市的責任,況且人為力量只能支撐股市於一時,重點反而應致力於維持貨幣 (盧比) 匯率的穩定。只有當市場的波動性減弱,市場經濟基調夠良好就自然能吸引資金回歸。
有分析歸咎,近日環球金融市場大跌,乃聯儲局放風加息肇禍,加上中國經濟前景向淡,投資者擔心全球信貸與需求將會持續收縮,令資產價格難以維持而下跌。
環球金融市場震盪過後,不少分析預期,外圍實體經濟搖搖欲墜,聯儲局 9 月有機會被逼推遲加息的步伐。
聯儲局雖然否認昔日 QE (量寬) 旨在托美股,但美股自此連升六年則是事實,毋庸置疑。對美國而言,加息固然對美匯過強固然蠶食美國企業經營利潤,但多年近零息狀態已嚴重扭曲部分資產價格,尤其是主權債與房地產的價值普遍被抬高,愈遲加息,金融系統性風險只會愈大。況且,全球多國皆面對退休金系統性危機,因為市場缺乏穩定的定息回報產品,退休金系統長期入不敷支,這個計時炸彈絕對不能等閒視之。而最重要的是,聯儲局押後加息的潛台辭即是:美國經濟復蘇原來並非如想像中紥實,隨時會在金融市場製造更大的恐慌。
現今央行幹預匯率的理由,通常是以匯率影響進口物價為由,隨時入市幹預。事實上,穩住匯價或設定某個匯率目標,一般是一國財政部的責任,並非央行的責任;央行一般僅負責穩住物價,尤其防止通脹出現;而像聯儲局的貨幣政策制訂機關,則要同時兼顧促進全民就業的使命。
環球匯率戰爭的結果,必然是各類資產價格漲升 (包括股票、商品、房地產)。中國經濟下行加上美國快將恢復加息,引發資產價格全線調整,此乃市場必然規律,當局又何須過於著緊介入救市?
王冠一財經頻道
國際視野 - 王冠一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