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6年2月29日 星期一

圓方集 - 張宗永 2016年2月29日

圓方集 - 張宗永 2016年2月29日


圓方集:滙控分拆香港業務易露餡


■滙控在本港的業務利錢穩健深厚,在環球業務受挫之年擔起利潤安全網。 資料圖片



我的倫敦合夥人憂心地說:「看來明年新一輪金融海嘯會隨時爆發。」如此悲觀,是因為看到開年以來歐洲銀行的股價暴跌,最低的跌了近四成,尤以德意志銀行為甚。上周滙控(005)宣佈業績

,2015年第四季季度業績錄8.58億美元虧損,去年利潤超過一半來自香港。

滙豐銀行過往的宣傳口號是:「環球金融,地方智慧」,它亦有所有環球銀行近年面對的麻煩,包括能源貸款撇賬、Libor違規罰款、整體壞賬增加,甚至有美資行的特色:聘用官二代,也未能免禍,正遭美國證交會調查。港人對滙豐的感情接近癡戀。其實滙豐距離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的日子已很遠,我有一些英國的年輕朋友甚至不知道HSBC代表甚麼,以為是「High Street Banking Corporation」的簡稱。

金融海嘯前,銀行大班地位超然,但這些都是歷史!歐洲銀行這一兩年頻換CEO,2010年巴克萊銀行的戴蒙因為Libor門被炒;去年,同樣是交易室出身的印度裔德銀聯席總裁Anshu Jain,也因堅持環球投行業務而被股東迫退;瑞信和渣打都出現新官上場。

歐銀行乏創利能力
相對美國,歐洲銀行的改變一直給人感覺太慢太少太遲。事實上,今天歐洲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比起8年前,已大大增強,但大家擔心是往後銀行如何賺錢:資本越來越貴,但受監管影響,可做的業務卻越來越少,猶有甚者,一些傳統業務例如小客戶放貸,也被很多互聯網金融公司侵蝕。這些都是中長期結構問題,短期危機是商品價格持續下跌,會否引發包括產油國和能源公司信貸違規,甚至導致銀行倒閉。個人覺得暫時仍未有跡象顯示全面的金融危機會出現,但基於銀行缺乏新的創利能力,估值下調是一定的。

一般來說,銀行的持份者包括股東、高管、員工和客戶;基於系統性風險,政府也許亦可算是大銀行的持份者,而滙豐在香港更多了一些街坊。之前市傳滙控考慮將總部搬來香港,我覺得這是虛張聲勢多於認真考慮,大概管理層想借些新故事刺激股價,順帶給倫敦監管機構一點壓力。從持份者的角度看,滙控今天的股東中,港人可能仍佔大多數,但持股量肯定是海外機構投資者為眾,高管仍然是英倫三島白皮膚人佔多數。論客戶,以滙控今天的規模,目標客戶當然不只是七百萬人口的特區。當日滙豐銀行執意衝出本港,今天所謂的「回歸」,只是權宜之說。

潮流走本土派路線
滙控今天在全世界71個國家都有分行,它永遠都不會再回復地方銀行的身份。反過來說滙控放棄將總部搬回港,我倒替我在金管局工作的朋友舒一口氣,監管滙控全球業務絕對是燙手山芋。

今天銀行走本土派路線是潮流。曾大力擴張亞太業務的澳新銀行CEO Mike Smith(也是滙豐前高層)退任後,新官Shayne Elliott上場,提出要將重心重新放在澳洲本土。現在全世界估值最高的銀行是美國富國銀行,其主要客戶是美國本土的中小企,keep it simple stupid(kiss)是今天買銀行股票的人希望聽到的聲音。滙豐的本港零售和商業銀行業務利錢穩健深厚,在環球業務受挫之年擔起利潤安全網,有香港人(包括不少小股東)提出滙控應該分拆滙豐香港業務在港上市,以體現更大的估值。我相信大班房內的想法,肯定不是這樣。沒有本港地方收入,環球業務很容易露餡,假若不做環球生意,難道真是叫「華哥」單管堅尼地城至柴灣的分行嗎?

張宗永
思博資本高級合夥人兼亞太區總裁
本欄逢周一刊出

張宗永
圓方集 - 張宗永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