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密碼 - 周顯
監管必須符合經濟規律
2016年03月02日
證監會傾向收緊上市審批。(資料圖片)
星期一在本欄說過,創業板上市的集資額是5,000萬元左右,這只是堪堪足夠支付上市費用,所以,小型公司上市的唯一利潤所在,也只有是啤殼賣殼而已。
因為一隻殼價高達3億元,所以就我所知
,排隊啤殼的人不絕於縷。就我的所知,現時有不少殼主願意出售手上的殼,原因很簡單,他們說:「今年年中(或年尾)我有一隻(或兩隻)新殼上市,把舊的賣走,套回現金,才是生意之道。」
如果計數,期殼的價格只是一億元多,而且可以分期付款,正式轉名交收日才付清餘款,現殼卻可馬上收回3億元,把舊殼賣掉,換回新殼,非但可以換回現金,新殼也比舊殼更為當炒,這自然是一筆生意經……不過,我實在懷疑這個如意算盤,是不是可以打下去。
去年的新股上市數目,一共有104宗,創業板則有34宗,創了史上紀錄,這當然是由於啤殼上市的利潤太高,鼻屎好食,鼻囊挖穿所致。但是,無論是交易所,還是證監會,均是傾向於收緊上市審批,我估計,新申請上市的個案也許會大升幾成,但是,根據安永會計師樓的估計,2016年新股上市的數目,相信會減掉一成。
換言之,這是有更多的申請者,但卻更少的成功個案,這即是說,成功率是大大的減少了。究竟以上的這些啤殼者,有多少人可以成功把新殼上市呢?如果把舊殼賣掉了,但新殼卻回不來,會不會又要以高價搶回舊殼呢?
至於業界人士,當然會很擔心,證監和交易所的做法,會扼殺了創業板市場,我們也時有討論。我的說法是:「去年全港集資額是2,610億元,創業板只佔了27.4億元,即是只佔了市場的1%,根本微不足道,因此當局根本不介意去扼殺它。反正,這麼多的投訴,這麼少的利潤,從成本效益來看,也許不劃算。」
簡單點說,創業板的確是有問題,但所有的加強監管,只有採用順應市場的方法,才能生效。這好比幾十年前交通工具太少,九人van應運而生,政府於是把它納入正軌,才能有效監管。以今日創業板的財務結構,啤殼是唯一的可能性,如果不准啤殼,根本就不會有創業板上市,這是必須解決的現實。
朋友問,問題會不會改善呢?我說,創業板雖然在利潤上不重要,但它的存在,卻是香港政府的面子,如果創業板交投不佳,figure衰兩年之後,它則又會想辦法去改善了。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
回首頁
政經密碼 - 周顯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