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6年4月14日 星期四

財經評論 2016年4月14日

財經評論 2016年4月14日

財經評論:19年特權幹預


■香港能成為國際城市,一向奉行積極不幹預政策的港府絕對功不可沒。 資料圖片



想當年小學教科書提及香港能成為國際城市,除了擁有水深港闊的維港、四季分明等天時地利優勢,一向奉行積極不幹預政策的港府絕對功不可沒,為本港躋身全球三大金融中心「紐倫港」奠定基礎。

日前英國一家調

查機構公佈最新全球金融中心結果,香港首次被老對手新加坡超越,三甲不保成「梗頸四」,冠亞軍繼續是倫敦及紐約。筆者對結果並不意外,本地近年的企業自主、人材競爭力及法治環境均略輸星洲。但離奇的是,諸如特區高官及法定機構等理應為港出謀獻策的單位,終究沒有檢討之意,卻重複「香港是頂尖金融中心」、「一帶一路帶來龐大機遇」等論調,貫徹中國報喜不報憂的傳統,誠如首富李嘉誠所言「不寒而慄」。

前香港財政司夏鼎基所奉行的「積極不幹預」政策,並非純粹放任市場自我調節,而是當社會有聲音要求幹預時,主動判斷形勢及權衡後果,繼而下棋佈局,如98年港府入市擊退國際炒家,出發點在於確保市場穩定,出手並非純幹預。近30年來香港受惠於此潛規則,造就資金自由進出、資產屢受保障的絕佳營商環境,奠定國際城市地位。

回歸近19年,政府其實不乏良性幹預,如去年底實施的《競爭法》,其執法及檢控能力則另作別論。但更多的是行政機關屢在「滿足社會需要」的偽目標下,將本港引以為傲的自由「中國化」。中央提倡的「一帶一路」未有具體方案,特區政府搶先在印尼開設經貿辦事處,先斬後奏。行政會議拍板興建成本收益極度不成比例的三跑與高鐵工程,企圖用香港公帑迎合中國需要。這不是單純的政治騎劫,更是潛移默化的價值觀幹預,讓大家明白一切從中央出發,破壞力較明刀明槍入市幹預更甚。

筆者日前在書局隨手翻開小學補充練習,有關香港從漁村蛻變成國際都會的問題,少而簡單;講述中央如何照顧香港,卻分開幾節課題,可悲嗎?不,對大陸價值觀強行幹預卻視若無睹,葬送自由市場優勢,才最可悲。

記者:何仲豪

財經評論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