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8年2月20日 星期二

利字當頭 - 利世民 2018年2月20日

利字當頭 - 利世民 2018年2月20日


利字當頭:今年最大吉利是係…


■再來一浪金融海嘯,香港會變得怎樣? 資料圖片



團年時見到特別汽水罐裝上面寫著:「薪薪日上」。職業病發作,心裏不期然想:「跑贏通脹,先算真正祝福。」如無意外今年最大吉利是,應該是通脹重臨;至少通脹預期上升。我所講的不是香港,是美國。

「通脹?使乜驚?香

港人未見識過咩?」好多香港人對通脹感到麻木,因為覺得大不了全職投機,一樣可以大魚大肉。畢竟,香港是一個不事生產的金融都市,成本上升也可以有很多方法對沖和壓縮。可是對一個幾億人,佔地球GDP近25%的經濟大國,通脹預期上升,影響將會非常不一樣。

要知道,過去近十年,美國的消費物價相對平穩,唯一算是有點資產價格泡沫化的現象的股市,也未至於亢奮。可是,公開市場外的例如私募基金投資,其實早兩年已經出現了乾燥龜裂的情況。當然,順理成章地去推測,過去十年因為超寬鬆政策而出現的各種資產泡沫,恐怕都會在這場壓縮中爆破,問題是最後接火棒的是誰。

記得廿年前,聯儲局要對抗通脹,但同時間資金又在新興市場流走。有人說,歷史絕對不會重演,因為今天的亞洲國家,經濟實力遠勝從前。不過,當年那些「左左哋」的國際官僚如世銀,幾乎已經要宣佈廿一世紀是亞洲世紀,就在那個時候爆發亞洲金融風暴。當然,從正面角度看,也就是那一浪,令不少亞洲國家由出口工業主導的模式,走向更加多元。

香港由九七年前到現在,經濟模式其實沒有多大的變化;盡其量只可以說,香港的經濟變得更依賴大陸;但是相對大陸的其他城市,競爭力卻在衰退。要是再來一浪金融海嘯,究竟香港會變得怎樣?會絕處逢生?還是從此一蹶不振?

利世民
http://fb.com/leesimon.hk
本欄逢周二、四刊出

利世民
利字當頭 - 利世民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