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8年2月28日 星期三

財經評論 2018年2月28日

財經評論 2018年2月28日

財經評論:居屋政策四十而不惑?


■東旭苑一個實用面積650方呎低層單位,於綠表市場以800萬元成交。資料圖片



樓市高企,買居屋是不少港人的上車希望。
「居者有其屋計畫」是港英時代的產物,當時港督麥理浩為改善基層的住屋需求而提出。第一批居屋於1978年開售,至今已達40年,當中經歷停建及復建,但

復建居屋之後幾年,樓市升勢驚人,居屋及其他資助房屋亦受牽連,現時居屋王幾乎每周都出現,到底居屋仍是否理想的置業階梯呢?

根據房屋委員會數據顯示,2018年1月份的未補地價資助房屋有162宗成交,當中,有30宗綠表居屋成交呎價超過一萬元,佔整體成交量達18.5%。對比2017年1月同期的綠表成交就有208宗,但呎價過萬元的成交則只有8宗,佔約3.8%,即是一年間,呎價過萬元的綠表居屋成交竟然上升近15%。

上周更首度出現樓價逾八球的綠表居屋成交,筲箕灣東旭苑一個實用面積650方呎低層單位,於綠表市場以高達800萬元成交,呎價12,308元,打破了樂富德強苑去年4月錄得的788萬元舊紀錄,成為全港歷來最貴未補價居屋王,不論售價或呎價都步步逼近區內的私樓,令二者的界線更趨模糊。

雖說買綠表居屋可承造九成半按揭,以還款期25年,按揭利率2.15厘計,買家每月供款高達32,771元,實在非一般小市民可負擔。

政府亦深明不可以單靠居屋政策協助市民置業,故近年來不斷為置業階段「加多幾級」,除了最基礎的公屋供應之外,還有綠置居、白居二恒常化、以及港人首置上車盤等,條梯又長又亂,但如果土地供應仍然側重私人市場,相信條梯亦都一樣唔夠實淨,惟要視乎政府之後的推地決心了。

記者:陳寶恩

財經評論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