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唯一 不是第一
未知大家有否聽過日本近年有個理念,就是「不做第一,要做唯一」。意思是不向第一的方向跑,第一所指的可能是做大做強,成為一個領域的霸主,可能是 規模第一、效率第一、銷售額第一、盈利第一,每一項都很厲害。然而,做到了一個領域的第一,成了霸主,依然有對手,只不過人家沒有你
做得大、做得強。唯一則不同,整個市場只有你做得到,那怕只是一個小領域,一個小部分,但沒有唯一的你幫忙,就是不成事。
近年打開報章,不難看見國家之間進行貿易戰的新聞,雙方相互制裁,有關商品被列舉出來時,大家進行博奕衡量「實力」之所在。「實力」一詞需要括起來,因為這個定義未必直接,有時需要深思才能真確了解何謂「實力」。
兩國貿易戰,一般以為看看雙方出入口數字,誰需要誰的貨品,誰需要誰的資金,這是所謂的「實力」吧。貴為製造業大國,論規模、論效益,於多個範疇都能做到全球第一,這當然是「實力」的一種。然而,貿易戰所鬥的是「唯一」,倘若你不供應別人某種貨品,別人又不可能自己生產,或從其他國家入口,那怕該貨品只是一個產業流程的小部分,也足以致命。
風平浪靜時,沒有甚麼貿易戰,沒有甚麼限制供應的貨品與原材料,未必會感受到「唯一」的實力。當貿易戰來臨,互相限制供應出現,大家才開始注意一些隨手可得的貨品或原材料的重要性,原來是「唯一」的。
還記得多年前中日出現磨擦,及後中方疑似限制稀土出產,當時才知道原來中國佔全球大部分稀土產量,即時的限制供應,足以令日本的電子生產鏈停產一段時間。當時一些學者解釋,稀土並非中國獨有,只是其他國家不積極開採。該次「稀土」事件後,時至今日,相信多國也意識到爭取另一貨源的重要性,積極處理稀土供應問題。
(iStock)
其實聽過還有很多「唯一」貨品,包括原子筆頭上的走珠部分,由於技術問題所以相當難做,生產最多原子筆的國家也要靠入口這個部分。還有,蘋果手機一向在美國以外的地方組裝與大量生產,但其最高科技的部分始終不會「假手於人」,保持其「唯一」的地位。還有一個例子,大家經常喝的罐裝汽水,該超薄鋁罐亦不是容易做出來的,一塊鋁被壓成薄薄的一片鋁片,而又能保持均勻,所需技術極高。
生意人與企業亦可採納這樣的概念,成功的公司,走到第一當然很好,但更好的策略是做到唯一。令產品變成唯一的產品,公司自然能非常成功,這道理不難明白。同時要注意一點,生產時所需的「材料」來源不可以是「唯一」,例如供應商、員工等因素,要令這些因素變為「非唯一」,所謂"anyone can be replaced"。
看待生意與企業,正是與投資相關的概念。能找到「唯一」的公司或投資項目,價值會相當之高,價格不太可能便宜,市場可能給予天價,但今天的天價,日後可能發展出「天天價」,甚至「天天天價」,總之愈來愈貴。近年見到不少例子,如台積電、bitcoin,你又找到多少支「唯一」的投資項目呢?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現凡訂閱etnet YouTube Channel,即賞「第四季港股何去何從?」網上講座! ► 立即行動
財識兼收 - 止凡 舊文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etnet.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