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

大英Blog物館 - 黃國英 2013年11月27日

大英Blog物館 - 黃國英 2013年11月27日
投資者常高估勝算
2013年11月27日
我們對於風險和機率,包括金融和日常生活中的,無論讀多少遍「快思慢想」、「精準預測」,仍難以堅持一套貫徹始終的想法,有時過於疏忽,有時則過份擔憂。《別說不可能》(The Norm Chronicles)一書,對這種情況沒有太多責備,反而寄予無限「同情」。該書作者認為,面對風險的不同取態,始終與我們的人性關係最大。

真實故事掩蓋數據
風險乃是一體兩面:一是實際的統計數據、機率運算;另一面則是人物和故事。數字教人眼瞓,故事叫人亢奮。所以不論實際機會高低,若有真實的故事,特別是具體的、能牽動情感的,可大增人們對該項風險的感覺。心理學家康納曼指出,出現自然災害之後,看到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會有更多人向保險公司投保,但出現天災的可能性,並不因上次出現而提高。康納曼也表示,即使自己半生研究心理偏誤,也不能免俗,他在以色列駕車時,近期剛發生過巴士汽車炸彈爆炸,當他的車輛在紅燈前停在巴士旁邊,一轉燈時他也會下意識地快些駛走,而沒有想到實際的機率是如何低。

另一方面,不論機率的計算多麼準確,機率也不同於結果;與此同時,機率計算不到人性的痛楚。例如負責照顧嬰兒的家人,出於對小孩的愛護,以及被責怪的恐懼(包括自責與他人),對最細微的風險,都可以投入無限的關注;相反對於自己不健康習慣,則隻眼開隻眼閉,因為認為自負己責,可以求其一點。又如在金融交易,雖有很多眾所周知的方法,可取得正數回報,卻只有很少人使用,因為數學上合理,並不代表操作上不痛苦;短期的結果,分佈又可以與長期結果全然不同。所以實際落手,不若想像般容易。

而且對多數人而言,機率這回事並不存在。所謂的機率與風險,表面上是客觀的描述,實際上是反映人們對該項事情的態度。一件事情,如果有一半機會出現,其實同時也代表有一半機會不出現。人人都有自己的偏見,例如超越平均效應、優勢幻覺。

宜找局外人提點
可以用「買大細」這個比較容易明白的例子來說明:以全體買大細的玩家而言,總整的戰績必然是輸。而且時間愈長,愈多人會跌入輸一點的平均。可是如果訪問任何一位玩家,邀請他估計自己將會取得的結果,無論你是問下一局,還是較為長線的結果,人們必然認為自己有勝算。買大細已經算是公認隨機的遊戲,但人們還是會認為,自己可以超然於機會率之上,亦即超越平均效應。而如果所參與的,自身的控制度大大高於買大細,我們更容易有優勢幻覺,更加認為自己的成果,可以優於別人。

要消除不同的心理偏頗,似乎單靠閱讀,進境相當有限。可能最有效的,是想清楚自己的誤區,然後和局外的友好互相監督提醒,反而更好。轉載自《東周刊》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黃國英
大英Blog物館 - 黃國英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