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評山下: 力穀環保社會效益行先 - 黃元山
■環保業未有太大起色,香港卻出現「垃圾圍城」,預料三個堆填區勢將不勝負荷。 資料圖片
不少投資者相信2014年的炒股主題,仍離不開物流與環保概念。事實上,各國政府推動綠色經濟乃大勢所趨,環保概念股有望興起,令垃圾有價,甚至炒成財富。
早於2009年金融危機後,美國政府便積極推廣綠色經濟,然後內地由於汙染嚴重,也已此為發展綱領;甚至是香港,前幾年也跟風搞六大產業,其中包括環保產業。
挺本港回收業靠完善藍圖
然而,當環保產業仍未有太大起色,香港卻出現「垃圾圍城」的情況。港人每日平均棄置垃圾量達1.28公斤,即每日製造接近一萬公噸垃圾,本港三個堆填區勢將不勝負荷。
筆者認為,環保概念除了是投資機會,對政府而言更是非常重要的環保政策。本港有不少棄置垃圾均屬可循環再造物料,政府應該在資源循環、廢物管理、廚餘回收等方面,採取具體政策措施,制訂行動時間表,實事求是解決香港的垃圾危機。
只有完善的環保及資源循環政策藍圖,本港回收行業才可有商機。現時本港的回收廢物主要是廢鐵、廢紙及五金 廢料,這些廢物有一定價值,容易分隔處理,回收率高,收集並處理過後,便可出口外國。
但隨著本港租金及勞工薪金上漲,不少回收公司無法負擔營運成本,部份面臨倒閉危機,部份則索性放棄舖位,改用貨車進行流動回收,這就牽涉土地規劃問題。
很多新興商貿地區,其實可以用天橋、空地等地方,規劃作回收用途,這樣可以降低運輸成本,擴闊生存空間。
垃圾徵費執行細節待研究
其實歸根究柢,回收業的困局,在於香港的廢物處理出現界外效應:製造廢物者不用為處理廢物的費用埋單,於是廢物越來越多,回收業的生存空間卻越來越窄。
因此,現時正在諮詢的垃圾徵費建議,筆者認為必須盡快落實,也相信不少市民都願意接受。當然,執行細節存在不少問題,例如垃圾徵費的水平及方式(按容量還是按重量;每一戶還是每一棟樓宇收取;每月30至60元徵費是否合理)。據悉,台北和首爾等城市自實施垃圾徵費後,廢物量大幅減少,回收行業的生存空間也變得更合理。
最後,也是最富爭議的一環,就是回收後循環再造。現時香港回收後的物料,超過九成出口,例如運回內地加工處理,製成品其後運到香港和世界其他地方銷售。
有論者認為,政府應該用公帑,支持香港本身的再造業,因為既可減少運輸的碳排放,亦可支持本土多元經濟。反對者卻認為這違反市場經濟邏輯,未免浪費資源。筆者認為無論如何,動用任何公帑必須要為社會增加效益,當中有很多量度準則,切忌「為了做而做」,必須要先了解行業的長遠可持續性,有沒有其他替代方法,以及其帶來的社會效益有否被誇大等等。
黃元山
大學教授、國際投行前董事總經理
本欄逢周二刊出
足本收睇《亂?24》x鄭秀文@杜琪?; 再有卓韻芝!
周一至周五《亂?24》約定你:http://bit.ly/appletalk24
上一則: 去年物業註冊23年最少
下一則: 曾淵滄專欄:買A股ETF有路捉 - 曾淵滄
貸評山下 - 黃元山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