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觀點:加強回報靠股息
■投資者只要多做研究,替自己的投資組合物色優質的高股息股票,就能改善組合的總回報。
近期投資者應察覺到全球經濟的復蘇較為溫和,美國聯儲局仍堅持縮減量化寬鬆的規模,令市況較為波動。同時,即使歐美經濟正在復蘇,但當地債務水平仍較高,政府須致力減債。兩地央行都因此有意維持超低息環境,並推高通脹,達到施政目標。換言之,利率的實質回報將會繼續低企。這時,投資者應考慮善用股息策略,改善投資組合的回報。
過往經驗顯示,若將資金投放在股息率較高、派息比例較高,而且派息穩定的股票上,投資者所獲得的風險回報比率會較不少其他策略為高。股息策略能夠跑出,是因為它能提供較高的收益,同時亦具抗通脹的能力。
歐洲股市最能反映股息策略的威力。歐洲企業的政策偏向善待股東,令股息率較全球多個地區為高。從1970年到2014年初為止,MSCI歐洲指數的每年平均股息回報達到4%,較MSCI美國指數的3.4%,及代表亞洲發達市場的MSCI太平洋指數的2.3%為高。
即使近期歐洲股市表現強勁,股價上升令股息率回落,但投資者在歐洲股市能運用到股息策略的機會仍很高。以現時市況來看,歐洲各國的股息率普遍比十年期政府債券的收益率高,兩者差距之闊也是歷史罕見。與此同時,即使歐股表現強勢,但MSCI歐洲指數仍有超過10%的成份股的股息率超過4厘,反映股息策略在歐洲的潛力相當大。
另一方面,現時的低息環境為未來通脹升溫埋下了伏線。若運用股息策略得宜,將能抵禦物價變動的影響。研究數據顯示,1950年至今,美國經歷多年高通脹時代,股息策略卻不時跑贏大市表現。即使美國的通脹高達8%至10%,甚至經濟身陷通縮,股息策略的表現依然能明顯勝過大市。這反映投資者只要多做研究,替自己的投資組合物色優質的高股息股票,就能改善組合的總回報,亦不用太擔心通脹蠶食財富。
德盛安聯
上一則: 內線王:中國光纖大股東增持 - 範董
下一則: 財經會客室
基金觀點 - 潘國光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