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4年4月23日 星期三

理財多面睇 - 李兆波 2014年4月23日

理財多面睇 - 李兆波 2014年4月23日

這一代大學生較富有?

不少人有一個感覺,是這一代的大學生較富有,觀感來自他們的消費模式,例如使用的手機,身穿的衣服,光顧的餐廳,假期時經常出外旅遊等。不只是他們,由於他們的父母多來自中產,相當注重教育,也令他們得以在較佳的環境中成長。

現時一年級或二年級,來自HKDSE的大學生,年齡約是18至19歲,即是90年代中才出生,父母約40至50歲,經歷過香港的黃金時代,本身有大學學位,賺了一點錢,可能有物業,知道教育的重要,因為教育可以改變一生。在此環境下,自然會有較好的競爭條件,因為最基本的生活要求已不是問題,有條件追求更佳的成長。

雖然社會上有報導指新一代的年青人的首要目標是追求置業,即是「上車」。同時亦有一批年青人,多是大學畢業生,他們的父母有物業在手,可能有不止一個住宅。一個作自住,一個作收租。當他們結婚時,父母會幫上一把,他們在選擇學科或是尋找工作時,金錢未必是最重要的考慮。近年甚至有精英的學生在畢業後捨去賺錢的職位,加入一些社企或是慈善組織,以滿足他們貢獻社會的心。

這趨勢令人鼓舞,因為在金融海嘯前,甚至是現在,無論是在學生群中,在大學內,口口聲聲都是ibank,甚至是有「入了ibank的是神,入不了的是失敗者」的歪理,以有多少畢業生入了ibank來衡量成就,彷彿是股市的指數般。它們幹了甚麼大家應該相當清楚,當然不全然是錯的,但貪婪的情況一直存在。多了畢業生貢獻社會,不再只是利潤主導,令社會上多點和諧。

另一方面,今天仍有是家裡第一代的大學生,他們的競爭力會否比中產家庭的低?表面上看有一定的道理,如果他們多走一步的話,大家仍然可以看到不少屋村長大的大學生進入大企業的例子。香港仍然是公平的社會,至少仍然可以吸引很多內地的畢業生留在香港工作,因為只要有才華,便可以把握機會。如果只是富有,沒有因為生存而與環境搏鬥的經驗,優勢可能反變成是負債,而不是資產。

李兆波
理財多面睇 - 李兆波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