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贏大市難 不如買指數基金
2014年05月28日
一直以來都有個錯覺,認為推銷時,多少有點誇張、「隱惡揚善」的成份,最近卻讀到兩個有趣的例子,原來就算將事實全貌呈現眼前,只要使用少許技巧,一樣可以成事,甚至效率更高。
第一個例子,來自「高勝算操盤」的作者Link。他在從事全職交易前,原本是當期貨經紀。有一次,他參加開戶銷售訓練班,導師向他分享一個經驗,可以在介紹公司的講座中,令聽眾的開戶率十有八九。
方法的要訣,並不是將期貨的投資(機)回報率吹得天花亂墜,反而是詳述當中的風險、人們虧損的理由,並且直接說明最終虧損的玩家,數量高達九成。但當講者隨之「溫馨提示」:「這樣在座各位,有誰將會是那餘下的一成精明贏家?」一撻之下,群情洶湧,人人舉手,準備開戶一決生死。
過度自信 相信故事
第二個例子,是「成功方程式」中,作者Mauboussin描述醫生朋友的「推銷術」。譬如一項療程,它能改善病人情況的機會,只有五成,但醫生只要一句說話,就可以令多數病人下定決心,不用回家考慮。當然不是甚麼專業見解,而是:「上一個完成的病人,情況良好,有很大改善。」一聽到這裏,病人自自然然會提升自己治療成功的「主觀機會率」,感覺大好,接受程度大幅提升。
兩個例子中,用家都是被對方巧妙地利用「我相信機率,但不適用在我身上」的盲點,不用刻意吹噓,已經得到想要的結果。產生這個偏誤,主因不外乎過度自信、相信故事兩項。
數字太過冷冰冰,故事卻感覺切身,特別是關於自己的故事。自命能力非凡,理所當然,同時人們不能接受的是自己「運都輸埋」:「無理由上一個病人都得,係我唔得!」所以要看出別人的偏誤、應有的機率,是相當容易;察覺自己其實同樣受制於一模一樣的機率,則極為困難。
有了這樣的背景,便不難明白,為甚麼面對無數統計,明言投資者,特別是普通人,根本無望跑贏大市,人多仍然樂此不疲地嘗試,而不多花心思在可能更有效益的資產配置及調整組合之上。這從巴菲特推介指數基金的反應,可見一斑: 巴菲特的投資,向來跟隨者眾,富國銀行(WFC)、通用汽車(GM),甚至新聞無報的,掘證監申報表都要找出來。「無所謂啦,股神出雞,咪出啲豉油跟吓囉!」就算是半信半疑的IBM(IBM),仍然大把人含淚投下支持一票。
可是,巴菲特少數兜口兜面,畀埋名的貼士,卻很少人願意相信:那就是標普五百指數基金。(他指留下來非捐贈的遺產,一成買短債、九成買指數基金,是最便捷的做法。)
股神公開貼士無人信
因為一旦選擇投入指數基金,代表決意放棄跑贏大市的機會,承認自己並非能夠超越平均的一群。
雖然在財務上,可能相當明智,但要承認自己就是統計數字中沒有特色的一員,情感上最難過關。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黃國英
大英Blog物館 - 黃國英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