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堂:再談炒殼竅門
■炒殼股有相當難度,如果要玩就先要做足功課,散戶要緊記。資料圖片
上周在本欄談到殼股後,收到多位讀者詢問,今日略作補充。可能是近年透過借殼上市個案頗多,據從事企業財務的朋友指出,港交所(388)亦收緊了相關條例,因此若注入一些與主要業務無關的龐大資產,分分鐘會被要求重新上市,到時真是得個桔了!
留意公司主業
所以大家在投資殼股時,要留意公司主要業務,如一間以教育事業為主的上市公司,若要注入內地的房地產、礦業之類,跟著大變身為內房股或礦業股,難度便會頗大,所以有興趣買這個殼的,可能僅是內地的教育企業,而這個買家真不易搵。反而從事買賣二手名牌手袋的企業,變身的可能性相對較易,最少可變身為零售股。惟其市值已達4億多元,即使成功賣殼,可能水位也不會太高。
故此,主板殼價雖然高達4億多元,但並非所有殼股都能賣到如此高價,業務性質不同,殼價便有頗大分別。
故有些股份經常傳賣殼,但又賣極都賣唔出,箇中原因可能便與本業有關了,真是同殼不同命!
有殼股便有造殼者,近期又到IPO熱潮,多隻新股紛紛上市,但回顧上半年新股的整體表現,則新股不抽也罷!剔除創業板及以其他形式上市的新股後,上半年合共有38隻新股上市,平均回報與回報的中位數分別是-2.2%及-2.5%,而潛水的有22隻,虧損機會高達60%。同時認購倍數最高的兩隻新股——Magnum(2080)及惠生國際(1340)表現頗差,累積下跌了超過30%,位列上半年五大跌幅半新股。
早前都市麗人(2298)的招股推介會,令筆者記起在美國投資市場中,有一個相關的研究,就是當股份與電影明星拉上關係,又或公司主席、高級管理層等在娛樂版封面出現,通常對股價有負面影響,甚至是沽貨訊號,雖然筆者亦想見大美人,但對這類股一向敬而遠之。
譚紹興
證監會持牌人士
http://ricky@rickytam.com
本欄逢周五刊出
譚紹興
ricky@rickytam.com
投資學堂 - 譚紹興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