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遊樓市 - 脫苦海 2015年8月12日
【趣遊樓市】從惡性沽空到惡性執笠(脫苦海)
早前國內發生股災,出現兩個從來沒有的新名詞:「暴力救市」和「惡意沽空」。暴力救市據稱是總理大人在聽到各部門匯報一些漸進式的救市方案後,認為未能解決一些系統性的危機,所以就說了這個名詞出來,後來出動到公安局去調查一些違規的操作,都幾合乎實際的情況。
至於「惡意沽空」,則是指「跨市場、跨期限市場操作」,比如在國內無法沽空,就走到新加坡沽空A50期指,又或者在不同月份的期貨期權進行沽空。
那麼,筆者就要提出一個名詞,叫做「惡性執笠」,指的是公司營運尚未惡劣到要倒閉,負責人卻在結業之前,大量入貨,同時又在門市大減價清貨,套現之後捲款而逃。最近某間家電連鎖店就涉嫌進行類似的操作,警方甚至正通輯其主事人。
所謂太陽之下無新意,類似這種惡性執笠的操作,在十多年前盛行於飲食業,多是到年尾就大量入貨及賣酒席,過年後就結業,員工欠薪由破產欠薪基金支付,亦可以歸類為惡性執笠。
家電連鎖店倒閉後,事後有些分析將之歸咎於租金及成本上升,令到經營困難,甚至有認為是由於網購流行,侵蝕了實體店舖的生意。但若果屬實,就應該是有多間不同類型的連鎖店都會出現同樣的現象,但事實上雖然市面上多了吉舖,但並不見得大面積的倒閉潮正在出現。
筆者反而觀察到一個新的現象,在旺角購物區,以前只有在彌敦道出現的珠寶鐘表店舖,大量地出現在二線的西洋菜街南,尤其是周字行頭的珠寶店。而西洋菜街南,原本是家電舖集中地,多了其他店,即是少了家電舖。
雖然市場不斷變化,成本不斷上升,但還有大量企業持續運作,渡過一個又一個難關,鐘表珠寶店移入內街只是其中一例。一些公司倒閉,既不反映整體行業,亦未必可以推論為市道整體轉差,更大機會是個人的問題。
趣遊樓市 - 脫苦海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