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纏追稅 效益不彰 2015-11-23
收購合併的好處,是有助強化市場的壟斷地位、擴大營業額、利用協同效應節省營運成本,大部分理由皆與提升邊際利潤有關。但對於在高稅率國家註冊的企業而言,收購合併更加是節省稅務開支的重大誘因。對於莫財的美國聯邦政府而言,「稅務倒置」(Tax Inve
rsion)乃稅制的一大漏洞,急需堵塞。
美資的巨無霸企業,尤其喜歡在海外尋覓收購對象,然後以被收購的企業註冊地為新集團總部,藉此偷天換日,迴避美國龐大的稅務開支。
美國財政部計劃在未來幾個月內,落實針對「稅務倒置」企業行為的措施。初步構思包括,公開財政部相信企業從事「稅務倒置」活動的交易資料;亦考慮收緊法例,把美資企業進行海外併購之後,新集團規模會大幅膨脹的個案,列入「稅務倒置」企業活動類別,方便日後隨時跟進。
美資企業進行「大吃小」的海外併購,然後置換集團註冊地的做法,容易觸動美國稅局及財政部的神經。因此,不少美資企業選擇早在併購正式進行之前,設法先把即將被併購的海外企業資產規模膨脹起來,以迴避日後出現「大吃小」再置換集團架構的「稅務倒置」形象,惹來財政部或稅局的指控與追究。
據聞,數月內財政部落實新措施時,生效日期會追朔至上周四 (19日);而且早在去年 9 月起,有把海外業務移離美國稅網適用範圍以達致「稅務倒置」效益的企業動作,也將被納入新措施的適用範圍。
俗語有雲:「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企業方面當然亦有相應的反制措施。舉例講,針對財政部特別留意那些透過海外併購資產以壯大集團規模的活動,有企業因而選擇除了收購海外企業的資產之外,也一併收購相關負債;以淨資產計算的話,海外併購的規模自然會較總資產為小,那就較容易避過財政部的「法眼」了。
美國政府遲遲未有向這類企業開刀,因為擔心存在打擊企業之間良性併購活動的風險。更重要的是,美國總統大選快將臨近,執政民主黨至今仍拘泥於稅制漏洞的制度問題,但對於在野共和黨而言,呼籲減稅對企業似乎更加實際:美國政府少收企業稅款,或許較花費巨額公帑去逐單個案追討欠款更有效益。
王冠一財經頻道
國際視野 - 王冠一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