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行止分享 2016年4月15日
陳章明事件見梁特政府陷「政治窘境」 數算「政績」看如何無視民意│廣雅仁
平機會新任主席陳章明甫上任就醜聞纏身,在全職擔任嶺大講座教授期間「秘撈」的爭議不但令其誠信破產,同時讓他陷入涉嫌觸犯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的危機。但事件除了再次喚起社會對公職人員行為的關注,亦同樣令人再次反省梁振英政府上任以來存在的管治問題。
須知道,平機會主席雖是由一個遴選委員會選出,但根據《性別歧視條例》規定,委員會主席須由行政長官委任並刊憲,相關任命才能生效,而且遴選委員會內的成員均由特首委任,所以換句話說,平機會現時所出現的困局,絕對離不開政府的失策。而這種困局,在梁振英上任後並不少見,或者我們可以簡單將此稱為「政治窘境(Policy Predicament)」。
「政治窘境」一詞由美國公共行政學者George Edwards及Ira Sharkansky首次提出,《信報》創辦人林行止曾在1986年6月27日撰寫短評時引用該詞,批評當時政府處理核問題時視民意為無物,最終只會陷入「政治窘境(Policy Predicament)」。林行止解釋,「政治窘境」指的是政府的某項政策,遭遇民意的強烈反對,而政策制訂者無法扭轉民意,令政府陷入進退失據的處境。
若按以上解釋,相關的情況在梁振英政府任內時有發生,最經典的例子莫過於政府著意要興建的多個被稱為「大白象」的基建工程。
廣深港高鐵196億元超支追加撥款兩個月前剛或通過。這條造價高達900億元的高鐵,工程多次延誤及超支不再話下,對於高鐵開通後「一地兩檢」所涉及的公安越境執法問題,政府一直未能提出適當解釋,另外,當局同樣未能解釋民眾對高鐵有軍事用途的擔心。對於高鐵存在的以上種種疑問,公眾亟待一個解釋,但政府卻粗暴將196億元的超支追加撥款方案,強行繞過工務小組,直接提交財委會,此役之後,更在財委會粗暴剪布通過撥款,強行與民意對著幹。雖然政府最終獲得撥款,高鐵工程得以續命,但民眾對政府的管治已經失去不少信心。
同樣的情況出現在港珠澳大橋及機場三跑道工程。耗資過千億的港珠澳大橋,施工期間多次傳出違例排汙的醜聞,大橋建成之後普通市民難以受惠,更要面對無法「回本」的現實。至於機場三跑,空域問題及對生態造成的影響,也令市民對這個中看不中用的工程卻步。但政府只顧強調有關基建關乎民生,無視工程爭議的表現,已經證明了當局如何視民意於無物。
而最能夠說明梁振英政府管治陷入「政治窘境」的政策,要追溯到當局於去年將深圳戶籍居民「一簽多行」政策調整為「一周一行」。梁振英2012年參選特首時,其政綱曾寫明會爭取將「一簽多行」的自由行政策,擴大到珠三角其他城市。但近年香港社會因自由行引起的爭議頻發,民意對政府開放自由行政策不滿情緒積聚,終於在去年4月,政府將政策收緊,深圳戶籍人士只容許「一周一行」。這種左搖右擺而非審時度勢的施政方法,必然會令政府陷入進退失據的局面。
理工大學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接受《852郵報》訪問時表示,「政治窘境(Policy Predicament)」並非是公共政治學上一個非常嚴格的學術用詞,也沒有嚴謹的定義。通常用來解釋政府希望推行某項政策時,遇到民意阻礙無法推行的兩難局面。他指,政府計劃將《基本法》23條立法也是類似的情況,政府有責任或很想促成,但民意非常反對,政府「夾硬嚟」,但最終因為民意反彈過大而無法完成。
(撰文:廣雅仁)(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林行止分享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www.post85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