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遊戲:港股十年
十年前的那個夏天,建行(939)歷史性成為首隻躋身藍籌的H股,至今中資股已佔恒指近半壁江山。那是標誌性的一年,當年三大內銀來港招股,全城陷入新股瘋,港股日均成交額按年飆85%至337億元,恒指一度高逾兩萬點,全年埋單漲34%,H指更飆94%,中資及紅籌股數目雖然只佔
港股19%,但市值卻已佔48%,中國故事風頭一時無兩。
十年過後的2016年,港股日均成交額縱倍增至719億元,惟恒指現價20207點,較2006年高位只有約1%進賬;至於H股紅籌股數目縱佔逾兩成,但在港股市值大增七成至近22.7萬億元之際,其市值卻僅有五成增長,佔比不斷萎縮至不足42%,某程度意味這不斷滲透的中資企業,對港股似乎沒有實質的正比貢獻。
是中國夢抑或南柯夢,留待大家判斷。但有一點值得反思是,若當初這個中國概念亢奮是過了頭,那觸動這集體亢奮的原因是甚麼?是神州改革開放?還是兩地血脈相通?
無論是何者,均顯然只是由其他市場賦予的願景與構想,過去十年大家習慣讓其他人為這市場作定義,照單全收跟著走,但結果是自以為理所當然的發展,未必會掛鈎理所當然的結果。
今年金像獎「最佳電影」爆冷由《十年》奪得,有人叫好有人聲討,這本自然,但最離奇是有人跳出來為最佳電影定義。香港就是處於這種歪理中,明明是講求創意與發揮的領域,卻總有人愛定義,且風向往往都往北方吹,但事實是藝術與投資一樣,本來就沒有必然,展望未來十年,如果大家認同要夢醒,那就應該是時候在中國平台以外,找出更多可能性。
林靜
本欄逢周四刊出
林靜
數字遊戲 - 林靜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