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苦海講樓】市建局的社會責任(脫苦海)
剛公佈盈餘的市區重建局,2015/16年度錄得45億元盈餘,按年急升超過三倍,是歷來第二高的盈餘,而累積資產淨值達295億元。市建局作為公營機構而有巨額盈餘,以往也曾被人批評為與民爭利,但另一方面市建局也要承擔各種社會責任而要保持一定的儲備,究
竟怎樣去取得平衡?
市建局的收入主要源自出售物業相關盈利,與樓市的相關性甚大,過去幾年樓價節節上升,除了所售出的重建項目獲利豐厚外,發展商在投標地盤時往往出價也較為進取,而且分紅條款也對市建局較為有利,去年的巨額盈餘也起源於此。可是自2015年樓價見頂回落,再期望有此盛況已然不設實際。
另一方面市建局在市區改善、保育等要承擔一定的支出,而一些重建項目根本就無利可圖,例如需求主導項目不少是要蝕著來做,而且最近更提出以「小區概念」取代以往的單幢樓模式,可能令到項目更易變成虧損。比如之前公佈的土瓜灣重建項目,就要將地盤部份面積讓出來,以打通環安街和隆德街,初步估計土瓜灣地盤要虧蝕四十多億,已經相當於去年的盈利。
當然市建局的成立目的本來就是要改善市區的環境,既然有此初衷自然不能忘,盈餘和儲備都可視為要執行初衷的本錢,甚至連資助房屋都要提供而令到盈餘減少,只是兩者如何平衡社會責任和盈利,可能在未來幾年樓市不興,會有一定的困難。
趣遊樓市 - 脫苦海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hk.finance.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