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7年11月28日 星期二

談國論企 - 黎偉成 2017年11月28日

談國論企 - 黎偉成 2017年11月28日


《談國論企-黎偉成》統一資管監管標準嚴控跨金融業風險

  《談國論企》中國人民銀行2017年11月17日發布《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

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強調要(1)堅持嚴控風險的底線思維,防止金融風險跨行業、

跨市場、跨區域傳遞,並(2)按照產品類型制定統一的監管標準

,實行公平的市場準入和監管

,使不同金融機構經營的不同類別的資管業得以必須、適度和全面的依法規範,有利於保障投資

者以至整體金融業務利益,及實體經濟的穩定、良性的發展,佳策也。

 
*確立資管產品分類標準和降低影子銀行風險*

 
  《指導意見》共有29條,並按照產品類型制定統一的監管標準,實行公平的市場準入和監

管,而最重要之處為(一)「確立資管產品的分類標準」。金融業的資管業務發展很快,類別眾

多,卻暫無十分具體、細緻和有力的類分,需要確確切切地定立十分明確的分類標準,才能夠從

宏觀以至微觀進行分類監管,確保市場正常、有效和達致預期良性的運作。人行根據(I)募集

方式不同分為公募產品和私募產品兩大類,和根據(II)投資性質不同分為(i)固定收益類

產品、(ii)權益類產品、(iii)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iv)混合類產品四大類

。此為具高度針對性的分類定標和監管,理由為相關資管的產品和機構,有些是屬於相對穩健的

,有些是高度「進取性」的有頗大的潛伏性風險,不能一刀切而為之,否則便有可能出現不該管

的管和該管的管不到,使市場或會隱現混亂的威脅。有類分和規範化監管,佳著。

  人行更強調有關分類標準分別適用於不同的投資範圍、槓桿約束、信息披露等監管要求的同

時,惹人注目的是力表要有「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的投資者」理念,此點在於合適。

  同樣重要者,乃(二)「降低影子銀行風險」。影子銀行Shadow Bank,是指銀

行貸款被加工成為有價證券和在資本市場進行交易,其中房地產業就由銀行系統承擔的融資功能

逐漸被投資行為替代,是之為證券化Securization,所現的最大問題為以高槓桿操

作,使全球金融業存在之其中最大危機,中國強化去槓桿的同時,還強化對包括對沖基金、私募

機構、風險資本基金等影子銀行的監管,很有必要;《指導意見》要引導資管業務回歸本源,資

管產品投資非標準化債類資產應當遵守金融監督管理部門有關限額管理、風險準備金要求、流動

性管理等監管標準,避免淪為變相的信貸業務。

  和(三)「控制資管產品的槓桿水平」。此亦為去槓桿的十分重要處理措施,因結合當前的

行業監管標準從(A)負債和分級兩方面統一產品的槓桿要求,投資風險越高,槓桿要求越嚴。

(B)對公募和私募產品的負債比例(總資產╱淨資產)作出不同規,明確可以分級的資產類型

,分別統一分級比例(優先級份額╱劣後級份額)。

  由是可以達到《指導意見》的多項要求,特別是(四)「減少流動性風險」。要金融機機應

加強流動性管理,遵循單獨管理、單獨建帳、單獨核算的管理要求,加強資管產品和投資資產的

期限匹配。
 
*控制資管產品槓桿水平減少流動性風險*
 
  甚至(五)「打破剛性兌付」。資管業務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金融服務,金融機構

開展資管業務時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金融管理部門對剛性兌付行為採取相應的處罰措施。及(

六)「抑制多層嵌套和通道業務」。金融監督管理部門對各類金融機構開展資管業務公平準入

,金融機構切實履行主動管理職責,不得為其他金融機構的資產產品供規避投資範圍、槓桿約束

等監管要求的通道服務。
  (七)「切實加強監管協調」。強化資管業務的宏觀審慎管理,對同類資管產品按照統一的

標準實施功能監管,加強對金融機構的行為監管,建立覆蓋全部資管產品的綜合統計制度。

  (八)「合理設置過渡期」。充分考慮存量資管業務的存續期、市場規模,同時兼顧產量資

管務的合理發行設置渡期,實施「新老劃斷」,不搞「一刀切」,過渡期自《指導意見》發布實

施後至2019年6月30日。
  《指導意見》表明此舉的目標是要統一同類資管產品監管標準,有效防控金融風險,更好服

務實體經濟,指導思想是(1)堅持嚴控風險的底線思維,防止金融風險跨行業、跨市場、跨區

域傳遞。(2)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目標,既充分發揮資管業?的投融資功能,又嚴格規範

引導,避免資金脫實向虛。(3)堅持宏觀審慎管理與微觀審慎監管相結合、機構監管與功能監

管相結合的監管理念,(4)堅有的放矢的問題導向,針對資管的重點問流一標準規制,(5)

堅持積極妥審慎推進,防範風險與有序規範相結合,充分考慮市場承受能力,合理設置過渡期,

加強市場溝通,有效弔導市場預期。《資深財經評論員 黎偉成》

(waishinglai210@yahoo﹒com﹒hk)

來源 source: http://www.etnet.com.hk
談國論企 - 黎偉成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