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電子支付的大敵
■現今不少信用卡均可一拍即付,毋須簽名,十分方便。資料圖片
電子支付、無現金社會、電子錢包、手機支付等等,大家相信都不會陌生。過去一年不少聲音都指香港電子支付上遠落後中國,有講法是港人不接受新事物,亦有指是長時間對八達通的依賴,但香港電子支付真的落後嗎?答案恐怕不是。
拆解當中因由,或可以先從數據入手。據金管局數據,2017年第三季本港信用卡按年增1.4%,至1678.1萬張,以395.8萬的勞動人口計算,每人平均持有4.24張卡;如果以全港人口739萬人計,每人亦持有2.27張卡。反觀中國人行最新2017年第二季的信用卡數字,全國信用和借貸合一卡發卡量只有5.2億張,以全國13.83億人口計,人均持卡只有0.32張,遠遠低於香港。
早前與內地長大的財經公關談及內地消費,他指出最大問題就是沒有信用卡,銀行發卡審查遠較香港難,要網上購物只可以靠支付寶這一電子錢包,直至近年才出現一些分期購物平台,但分期的年利率高得驚人,至少15%以上。這樣的環境下造就了支付寶、微信支付的發展。
但在香港,信用卡購物一直是正常不過的事。金管局去年透露,電子支付的交易額佔私人消費開支六成以上,50%來自信用卡,八達通佔5%,另5%才由借記卡(主要是易辦事)及其他電子支付渠道例如支付寶HK等瓜分。
內地所謂的電子支付只是在沒有信用卡的環境下衍生出的「電子錢包」,如果單以電子支付計,套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前局長陳家強日前一句,「用電話畀錢,係咪真係方便好多呢?我張卡仲方便啦」,現今不少信用卡均可一拍即付,毋須簽名。
內地電子支付是在沒有天敵「信用卡」的環境下發展,但「出海」來到香港後,電子支付之一的信用卡就成了其最大的敵人,所以無論是騰訊(700)或阿里,到港都要和信用卡合作。
記者:梁偉聰
財經評論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hk.finance.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