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和蔡志勇
巴菲特雖有短炒,但主力股票卻長期持有,和管理層、股東共享長期繁榮。(資料圖片)
有人見到我不時寫文章評論巴菲特,以為我不自量力地不同意他的投資風格。錯了,巴菲特是我最佩服的偉大投資者,只是,我發現人們對他的理解,是錯誤的。換言之,他的出招,甚至高到普通人無法理解,常常錯
誤解讀了,我因而出手,提出正解而已。
今天討論巴菲特的文章,由蔡志勇講起。
蔡志勇比巴菲特大一歲,世家子弟,幾歲母親已教他炒外匯,上海聖約翰大學的畢業生。現在的人常常講民國時期的北大是如何厲害,如果是在中國做官、搞學運等等,當然是北大稱冠,但如果是去西方深造、求職、接軌,則聖約翰大學卻是遠遠勝過。
蔡志勇20歲完成了碩士,不到30歲,便在富達當基金經理。彼得林治初出道時,當他的手下,說感到十分激動,可知蔡的威名。
1959年至1961年,他的資本收益率都超過五成,至於巴菲特,只有25.9%,22.8%,45.9%,屬於中遊位置。1965年,他管理2.47億美元資產,同期巴菲特的管理資金規模只得他的一成。
後來,股市開始不景,蔡志勇小幅虧蝕,1968年蝕了6.8%。巴菲特忍不住在兩次股東的信中,不點名地諷刺了蔡。
這時,聰明的人都看出了熊市已至。蔡志勇及時地把基金的管理權以2,700萬美元賣掉,後來,基金下跌了九成以上。
至於巴菲特,把大部分的股票賣掉,解散基金,作出重組,讓投資者拿回本利,兼且有機會投資進他的新基金,就是巴郡。
至於兩人的投資風格,也有不同,蔡傾向於低買高賣,投機獲利,他的傳記形容得生動:「有時床單未涼,已換掉下一個女人了。」
巴菲特雖然也有短炒,但主力的股票,卻是長期持有,和管理層、股東共享長期繁榮。這做法有兩個好處,一來形象更好,二來,當公司想集資,希望尋找長期合作夥伴時,首選是巴菲特,這令他有更多商機。
後來,蔡志勇也做了幾單大刁,賺了很多錢,不過這些刁令到他聲名狼藉。至於巴菲特,在華爾街以至全世界,都是神一般的受人尊敬人物,也不用多說了。
政經密碼 - 周顯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