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4年1月22日 星期三

John Mauldin - 牛眼投資法始創人 2014年1月22日

John Mauldin - 牛眼投資法始創人 2014年1月22日


JohnMauldin:盈利可待否極泰來 (2014-01-22 10:01:28)

轉載▼

Crest Research創辦人伊斯特林(EdEasterling)與筆者份屬好友,十多年來就標普指數成分股盈利交換意見、互通有無,已成了老習慣。

在筆者心目中,這位數據專家的公司網站(www.crestmontresearch.com)更堪稱全球首屈一指的相關研究數據網址。

本欄今期論及今年的標指盈利向好的展望,亦受他傳來的參考數據所啟發。

一如既往,標普指數每年年初發布其每股盈利預測更新數字,2014年的盈利預測中,「彙報」盈利("As Reported"earnings)為向稅局遞交的盈利數字,亦即一般視為的實質盈利。

「營運盈利」(Operatingearnings)則為企業向外發放的主要信息,其中撇除各項一次性開銷,以及其他管理層不願多提的雜項支出。

筆者把「營運盈利」稱為「EBIH盈利」;EBIH亦即「扣除利息及其他『水分』前」(Earningsbefore Interest and Hype)的英文縮寫。

至於2014年的預計「彙報盈利」,2013年12月底為106美元,至今已升至119.7美元,上調幅度達13%;較2013年的盈利估計數字(99.42美元)高出20%。

由於2013年已告一段落,最終只須略作調整。

標普指數高級指數分析員西爾弗布拉特(HowardSilverblatt)表示,調整盈利預測是因經濟前景已見改善,即使把會計變更等技術因素計算在內,對數據結果亦應不會有顯著的影響。

盈喜表象背後
如【表1】所示,視乎所依據的是表中哪一組盈利數字,若其中預測無誤,則2014年底的市盈率可望在15倍左右,既低於長期平均線,也遠低於目前水平。

無論如何,這只能算是對前景看好的預測。

伊斯特林在給筆者的電郵中指出:「2015年的預測數字還有一個月左右才會發表;假如到時的預測盈利增幅超過15%,每股盈利就會升至138美元,2015年預測市盈率就會跌至13倍,遠低於席勒經周期調整往績市盈率20年平均值的26.6倍。



假使13倍市盈率的預測果然應驗,在標普指數官方網站公開刊登此一預測數字,則必令各地「好友」摩拳擦掌,筆者就更會近乎「義無反顧」,對後市一面倒看好。

究竟投資者應否對後市如此樂觀?依筆者看,若基於當前標指價格計算,真有13倍市盈率,則標指年內再升30%,實在不足為奇。

此外,各地市場對後市亦抱類似觀感;日複一日,以至周複一周,大市近期走勢亦迭創新高。

正如【圖1】顯示,市況波動程度亦已回複至金融危機前的水平。

此等消息通常揭示實質經濟的整體繁榮景象,本應值得慶幸,但其實股價未必反映實況,而分析員對盈利的期望,亦往往有誇大之嫌。

「周期調整」玄機
若從長期估值及市場行為著眼,近年來股市估值一直居高不下,市況波幅輕微,加上實質盈利增長弱勢持續,更在在證明是長期回報欠佳,而市況不穩的預兆。

自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7日,標普指數扣除股息回報率為32%;期間實質盈利增長低於8%,而12個月往績市盈率則由12.8倍大增至17.3倍,增幅近30%。

因此,即使實質盈利增長遲緩,美國股市近期仍受市盈率倍數升勢帶動而上揚。

雖然自從筆者去年8月深入探討美國股市估值、市盈率倍數,以及企業盈利以來,由市盈率升勢帶動升市遠高於盈利帶動升市的現象,足以顯示股市增長動力源自樂觀情緒,而非基本因素。

當然,要在關鍵時刻對長期回報前景作出預測,單靠12個月往績市盈率難免產生誤差。

舉例來說,環球金融危機導致實質盈利大跌,以至標普指數曆史市盈率倍數在2009年3月失控飆升。

因此,雖然往績市盈率可用以理解市場過往表現,但要計算未來預期回報的合理幅度,就遠不如席勒市盈率。

正如去年8月筆者為文闡釋,當席勒市盈率為24倍之際,當前估值曆史上已證明對預測長期回報極為有效。

席勒在其2005年的著作《非理性亢奮》(IrrationalExuberance)中指出,利用席勒市盈率「證實長線投資者(投資期超過十年)在投資初段當股價相對於盈利屬偏低之際入市,確實獲益顯著。

個別長線投資者應在席勒市盈率偏高時減持股票……而在相關市盈率偏低時把握入市機會」。

若把【圖2】與較常用的12個月往績市盈率作一比較,即可見席勒市盈率的計量方法,亦即把市場現價除以近十年來經通脹調整的平均盈利,基本上能把各時期的數據順滑化,避免錯誤信號。

曆史上,有關市盈率平均升至29倍左右就會見頂,大市繼而大幅下挫(撇除科網股爆破則在平均26倍左右);跌至在5、6倍左右即見底。

目前席勒市盈率正處25.4倍水平,顯示市場估值已嚴重偏高。

近幾年來在缺乏盈利增長情況下,市盈率倍數增幅加快,顯示市場已嚴重超買。

席勒市盈率現時僅略低於2007年10月市場高峰時期27倍的水平,亦與1929年股災前夕的水平相若。

雖然席勒市盈率仍遠低於2000年3月的超高水平(43倍),但正如當年大市受到科網股形勢大好的甜言蜜語蒙蔽,而被推向無以為繼的水平,目前市況亦受制於聯儲局的口術。

現時大市對聯儲局政策盲從附和的程度,已足可與1999年市場一窩蜂吹捧科網股的熱潮相提並論。

以史為鑒啟示
雖然目前由政策帶動的市場走勢何時告終,實在難以准確預測,但從曆史經驗可以預計,長期熊市終會跌至市盈率介乎5至10倍的低位,真正為投資者帶來撿便宜貨的大好機會。

其中技術細節也許聽來乏味,但總而言之,標指最終恐怕不會僅僅微跌兩至三成。

根據以往慣例,市場從頂峰滑落至穀底,跌幅將超過五成,而10年期每年平均回報則有望跌至-6.1%【表2】。

如此跌幅或會與美國(上世紀30年代)及日本(1989年以來)兩國去杠杆化時期相差無幾。

無論如何,市場最終難免慘淡收場。

畢竟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中,股市風險過高不僅有礙投資回報,甚至令投資者損失慘重。

不過,危中有機,投資者正好順勢檢視投資組合,沽出部分投資套利,同時清理其中為求增長而衍生的風險因素,從而分散投資風險。

投資兩手准備
據坊間傳聞,不獨候任聯儲局主席耶倫(JanetYellen)所關注的失業數字有所改善,就連吾友兼環球股票交易及基金服務公司BTIG首席環球策略師格林豪斯(DanGreenhaus)亦在其網站發表觀察心得:「當前至關重要的圖表,正是耶倫所關注的焦點。

【圖3】顯示經濟衰退前後美國失業率與新增職位之間的關系:橫軸為失業率,縱軸為新增職位數字;圖中顯示兩者在經濟步入以至擺脫衰退時期的關系。

「美國經濟複蘇雖然進度緩慢,但步履沉穩,正逐漸回複到『正常化』狀態,以至在新增職位漸次增加的同時,失業率亦持續下降。

在衰退降臨之前,美國新增職位達400萬份,失業率約為5%。

目前的新增職位數目維持不變,而失業率則為6.7%。

但僅於數月之前,在新增職位幾近400萬份的同時,失業率卻高達7.8%。

「上述經濟正常化趨勢不但是好消息,更是勞工市場漸趨複元的跡象。

耶倫對此現象自然密切注視。



雖然大市看似風平浪靜,但上述相關數據在在顯示,投資者今後宜審慎行事;也許在適當時候放慢腳步,甚至步步為營。

無論如何,讀者切記緊貼市場動向,伺機而動方為上策。

筆者不得不在此聲明,任何預測均難言十拿九穩,本欄對後市的展望自然也不例外。

走筆至此,2014年經濟預測雖已著墨不少,但展望世界各地市況,則留待下周再續。

對於預測未來,即使日常小事,筆者向來自認敝鄉;惟有套一句法律界中人的口頭禪,正所謂「有欠准繩,無改信念」。











John Mauldin - 牛眼投資法始創人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