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心直說:估值掀修復潮
■李嘉誠任主席的長實及和黃合併及分拆,開宗明義是將公司低估了的價值,釋放出來。 資料圖片
原本以為港股繼續悶悶不樂,只能依賴內地炒風維繫,幸好上周五收市後長實(001)、和黃(013)宣佈歷來最大規模重組計劃,肯定製造頗多話題,亦會令市場對本港傳統藍籌重新留意,尤其是跟長實近似的控股公司,又折讓較大的股份。這也許構成本港特色的估值修復概念了。
超人兩點不是味兒
長實開宗明義講,作為控股公司,持有和黃權益令公司價值被低估了800多億元,這已是促成重組的最核心原因。《金融時報》專欄說得最直接,一間價值被低估過百億美元公司,單靠業務增長去提升價值,到底要賣多少個樓盤?處理幾多個貨櫃?或透過旗下零售業務賣多少支洗頭水?又或一如霍建寧大班的舉例,修復800多億元的估值缺口,要賣幾多部電話?現在一份文件就可以了。李嘉誠簡單一個重組,既可理解為長和合併,亦可以視為分拆業務,甚至是成為新公司,總之就是財技,李先生施展一如既往的強項,價值就獲得釋放出來。
如此重大重組,筆者不是財務專家,純粹引述券商分析,長實每股資產價額外提升20多元。正如分析員提出,整項交易精采之處太多,就以新長和公司換取百分之六左右赫斯基能源為例,最終目的是確保李先生有新長和公司的持股,有百分之三十以上。
若同意誠哥的話,是次重組目的就是釋放價值、令業務清晰及提升股東回報,惟交易後的社會反應,有兩點會令他不是味兒。首先是和黃正式功成身退——由傳統四大英資洋行,到華資收購戰,1979年在滙豐協助下成功收購,從而奠定李先生首富地位,肯定他對和黃頗有感情。但為提升價值,為以後業務發展,做生意並無感情用事這回事。
對誠哥最掃興的,當然是外界將重點大字標題為長和系遷冊。新的集團註冊地並非在香港,遷冊就是遷冊,但環顧現在本港眾多上市公司,就算是美國的阿里巴巴,都是用BVI公司形式上市,時勢是環境及商業考慮促成,長和僅跟隨主流做法,無甚麼太大不了。反而要留意是無論長和及擬分拆的長地,都是離岸成立的控股公司,旗下經營實際資產的長實及和黃,上市地位雖消失,但仍各自存在,兩間公司的本港註冊地身份未有改變過。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胡孟青
青心直說 - 胡孟青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