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觀點 - 施永青
又有報章停刊
2015年07月20日
繼7月12日《新報》停刊後,《成報》亦於五日後(7月17日),因母公司清盤,報紙營運戶口被凍結,要暫停出版。
這兩份報紙都歷史悠久,一度叱吒報壇,難免令人惋惜。不過,它們的厄運人們早已預見,所以一點也不感到驚愕。
據報販
反映,這兩份報章的銷量已長期處於極低水平,如果純從商業利益考慮,應該一早停刊。只是近年香港政治矛盾激化,各派政治力量都想利用傳媒去擴大自己的政治影響力,令有些傳媒的老闆以為,可以憑擁有傳媒去換取界外利益,所以即使處於虧損狀態,仍願意苦撐下去。
然而,當銷量跌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其政治影響力就會銳減,再也無法實現「羊毛出在豬身上」的構思。如果事情已發展到賣盤無望,結業可能是遲早要面對的選擇。
《新報》社長顧堯坤表示,傳媒報紙之所以日益難以經營,是因為受到免費報紙與互聯網嚴重衝擊。事實的確如是。
當免費報紙提供的內容達到一定的水平的時候,自然不難以免費的優勢向收費報紙爭奪讀者。現時辦得好的免費報紙已開始盈利,證明免費報紙是一種有持續發展能力的商業模式。他們能夠有盈利,就代表他們有能力繼續提升自己的內容水平與增加發行量。今後,免費報紙對收費報紙的壓力將有增無減,優勝劣敗的淘汰賽仍會繼續進行。
不過,免費報紙亦有隱憂,他們一樣受到網媒的衝擊。免費報紙現在只能從傳統報紙身上爭奪傳統讀者,但在爭奪新一代的年輕讀者時,卻明顯敵不過網媒。
相對印刷傳媒,互聯網在訊息傳遞上有著極其明顯的優勢。第一是及時性,隨時可以報道即時新聞,不用晚上印刷,等第二天早上才能發行。第二是表達方式的多樣性,除了有文字之外,還可以有聲音、有畫面、還可以配以想像出來的動畫。第三是方便搜尋,可以自行選取自己喜歡的內容。第四是可以互動,隨時可以讓受眾回應,而這些回應亦同時成了網媒的內容,產生蝴蝶效應。第五是可以借助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向受眾提供更個人化的服務。這些都是傳統印刷傳媒做不到的。
早上上班坐地鐵的人都會覺察到,約十年前開始,地鐵車廂內看免費報紙的人已日漸多過傳統報紙的人。而在三年前開始,看手機的人日漸多過看免費報紙的人。尤其是年輕的一代,他們已經用實際行動投了移動互聯網一票。網媒取代紙媒已是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
現時阻礙網媒發展的是廣告模式追不上。很明顯,網民都不接受banner與poster式的廣告,但廣告界卻未能創造出更多更新穎的、適合數碼媒體的廣告,以致網媒絕大部分都找不到足夠的財政來源,只能以一雞死一雞鳴的方式存在,無法有沉澱和積累。傳統紙媒若不趁這段時間轉型,很快亦會步收費報紙後塵。
回首頁
施永青 am730C觀點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