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6年3月14日 星期一

郎旋風 - 郎咸平 2016年3月14日

郎旋風 - 郎咸平 2016年3月14日


互聯網+醫療 是機會還是陷阱? 2016-03-14
  前段時間一個老話題再次上了熱搜榜。一名女孩在廣安門醫院站了兩天仍沒能掛上號,她怒斥「黃牛」將300元掛號費炒到4500元的視頻,在一天之內微博閱讀量超過了1400萬,女孩的怒吼引發了公眾的強烈共鳴和巨大反響。痛點就是機會,這是互聯

網的名言。曾經,銀行裏的隊伍並不比醫院短,中小企業貸款也是一段「血淚史」。「互聯網+醫療」能否破解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大健康產業雛形顯露,市場龐大
 
  2015蘋果推出Apple Watch,其特別之處在於,它不僅僅是隻手錶,而是主打健康概念。除了蘋果之外,小米、三星、微軟、華為等都推出類似的穿戴設備,這些設備的共同特點是具有強大的健康管理功能,比如記錄步數、速度、距離、熱量消耗、睡眠品質、測量心跳、血壓等。我相信未來還可以測血糖、血脂、膽固醇等,這些都不難突破。

 
  在這些穿戴設備大行其道的背後,一個龐大的產業鏈正逐漸顯現出來,我把它叫作大健康產業鏈。高科技公司紛紛試水大健康產業,是因為它背後的龐大市場。

 
  首先,健康關係國計民生。對於家庭來說,一旦家庭收入的主力成員生病,家庭收入就將大幅下降,每個家庭成員的生活都受到影響。對於國家來說,如果一個國家的健康人群大量縮小,勢必影響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所以未來看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國民的健康程度是一個重要指標。

 
  其次,我國不健康人群數量日漸龐大。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陳君石院士指出,中國有1.6億成年人血脂異常,2億成年人超胖,3億成年人吸煙。1974年,每10萬人當中只有74個人得癌症,而到2014年,這個比例增長到每10萬人當中有139人患癌症。也就是說這40年當中,患癌症的人口比例增加了一倍。在醫療投入上,未來5~10年,中國要新增5000萬張病床,要投入1.4萬億元的資金。

 
五大環節組成大健康產業鏈
 
  下面我們來具體說說,甚麼叫作大健康產業鏈?請看下圖,大健康產業鏈可以分成五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移動互聯設備,即目前我們看到的手錶、手環這些可穿戴設備。設備供應商為蘋果、華為、三星、小米、微軟等。目前這些科技巨頭還主要是靠賣硬件賺錢,沒有提供進一步的數據分析等服務。比如說小米手環賣一百塊左右,因為它的功能相對單一;而蘋果的設備相對較貴,超過兩千塊。像這樣的移動互聯設備本身是產業鏈的第一步。

 
  第二個環節,數據分析整理。目前已經出現了大量的健康類手機應用軟體,像減肥的、健身的、醫療顧問的等上千款。這些軟體擁有大量的使用者和數據,而且呈快速增長的態勢。比如說「春雨醫生」,一款手機醫生問答軟體,這款軟體的使用者,使用免費版的10天可以問診一次,而會員可以享受不限次數問診,醫生的費用由春雨醫生進行補貼。春雨醫生這幾年開始慢慢受到關注,下圖為這款軟體近幾年的下載次數統計。2011年下載 10萬次,2012年下載140萬次,2013年下載620萬次,2014年下載2440萬次。雖然數量還是不多,但是增長速度非常驚人。並且據春雨醫生自己宣稱,其已經擁有全世界最大的移動疾病數據庫。但目前的問題在於,還沒有找到穩定的盈利模式,一直都是風投在燒錢。

 


 
  第三個環節,專業醫生意見。2015年,春雨醫生推出了私人醫生服務,很受歡迎。但是它馬上會有一個強勢競爭對手,百度!2015年3月18日,百度 「問醫生」啟動了一個晨光計劃,集合了25家三甲醫院,包括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北京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上海市同濟醫院等,集體入駐「問醫生」項目。具體做法就是把醫生從醫院搬到網上,在網站上向使用者提供專業的問詢服務,針對每個人的身體條件和疾病狀況給出解決方案,運動、食療、吃藥、檢查、手術、用某種醫療器械等。不過,光有醫生的診斷還不夠,如果醫生建議開藥,甚至做手術,靠網上的醫療服務就無法實現,產業鏈沒有完全打通。

 
  第四個環節,醫院提供服務。從目前的情況看,這一環要打通還很困難。比如說,醫保平台接入問題,目前的私立醫院都無法接入醫保,移動醫療服務想要接入醫保就更加困難了。並且,移動醫療服務的結果是否能為公立醫院所採信,目前也不明朗。舉個例子,在第三個環節,專業醫生建議患者去三甲醫院做個核磁共振,而當患者真的去了三甲醫院,醫生會根據網上專家的意見馬上做核磁共振嗎?答案是不可能。當地醫院的醫生為了免責,一定會給患者重新做一遍全方位檢查,然後再決定做不做核磁共振。因此之前第三個環節的專業問詢完全是徒勞的。可能的解決方案是,建立全國聯網的個人電子病歷、健康狀況、移動醫療等相關標準,這樣才能接入醫院的系統,打通整個環節。

 
  在第四個環節,已經有醫院開始主動接入移動互聯網了。2014年6月,廣東省韶關市粵北人民醫院實現了微信全流程就診,關注「粵北人民醫院」微信公眾號,然後通過微信直接查看醫院專家資訊,選擇專家並預約掛號,再通過微信支付掛號費。接下來,患者可以通過微信查看候診通知,知道有幾個人在前面排隊。就診之後,可以用微信查看檢驗結果,並用微信支付看病費用。患者在完成繳費流程後,系統會自動提示患者填寫滿意度調查表,可以持續改進服務品質。總體來看,使用微信服務就診時間縮短1.23小時,滿意率達90%以上。

 
  如果大部分醫院都能用微信完成看病流程,下一步就可以建立統一平台的電子病歷數據。這必須靠政府的力量推行,把每個人的病歷和社保卡或者和個人身份證號掛鉤,這樣才能和微信平台以及前面提到的春雨醫生、百度「問醫生」等問診軟體對接。一旦這一步對接完成,向前對接第一個、第二個環節就容易多了,只需要用戶授權醫生訪問自己的健康數據就可以實現。

 
  最後一個環節,消費者購買相應服務。只要前面環節打通,最後一步就順理成章了。消費者購買服務之後,由第四個環節拿出一個合理的利潤比例,分給第二個、第三個環節。兩頭盈利,中間分成,一個成熟的盈利模式就出來了。這種模式一旦得到普及,五大環節將大健康產業鏈全部串在一起,老百姓看病的費用大幅下降,同時大大節省看病的時間,醫院也不再擁擠,這是一個值得期待的美好前景。

 
未來移動醫療的更大作用在疾病預防
 
  整個大健康產業鏈打通後,最大效果是甚麼?不是簡單地看病更方便了,而是對疾病防患於未然。傳統的醫療診斷採用非黑即白的模式,即設定一些數據指標,超過了這個指標就是有病,沒超過就是沒病。可實際生活中人們從健康到不健康不是突變,而是一個漸變的過程,這就需要對身體的各項指標做持續性監測。如果大健康產業鏈的五大環節能夠打通,可穿戴設備能夠持續把採集到的體徵資訊發送到雲平台,這樣醫生就可以進行大數據分析,從而及時發現疾病隱患。這樣我們就可實現醫療前移,在病症的積累階段及時採取相應措施,由治病向預防轉變。通過這種方式,我們能節省90%的醫療資源。

 
  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報告認為,三分之一的疾病通過預防是可以避免的,三分之一的疾病通過早期發現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三分之一的疾病通過資訊的有效溝通能夠提高治療效果。另據《美國健康管理計劃對我國社區衛生服務的啟示》這篇文章的數據顯示,美國70%的醫療服務費用是與那些可預防的疾病有關,而這些費用只花到了不到 10%的人群身上。這個數據與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報告相吻合。

 
  美國密西根大學健康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第·艾鼎敦博士曾經提出,美國經過20多年的研究,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健康管理對於任何企業和個人都有一個90%和10%的關係,即90%的企業和個人通過健康管理後,醫療費用降到原來的10%;而沒有進行健康管理的10%的企業和個人,醫療費用會比原來上升90%。

 
  總之,大健康產業鏈掘金的空間很大,這是一個完全沒有開發過的新的盈利模式,誰先推出,誰就能夠獲利。建議投資者密切關注這個產業,也建議大家根據大健康概念,重新規劃自己的健康計劃。

 
郎旋風 - 郎咸平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