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市場 汰弱留強 2016-3-29
由美國波音 (Boeing) 和洛歇馬丁 (Lockheed Martin) 聯合組建的 ULA (United Launch Alliance),專門研發火箭業務,其工程副總裁 Brett Tobey 早前公開承認,在製造火箭的成本上難與另一家
私人火箭公司 SpaceX 競爭,且透露 ULA 在去年的空軍合同競標中有欺瞞成分。ULA 作為美國軍方唯一的火箭供應商,該言論引起來自國防部、美國空軍、五角大樓對 ULA 的調查。Brett Tobey 旋即在隔天引咎辭職。
ULA 的組建背景可以追溯到冷戰時期,美國航天工業的過量建設使得政府重金研發兩種用途類似但是結構不同的火箭,一種是波音的 Delta 系列,一種是洛歇馬丁的Atlas系列。由於冷戰結束後發射需求減少,但發射成本則暴漲。ULA 的組建目的也是為了促成火箭製造通用化來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自恃為軍方唯一合作的壟斷機構,可繼續向政府伸手要錢。
火箭製造業攸關國家安全,只有足夠的財政資助,才能保證發射順利進行。因此成本支出高昂一直是 ULA 被人詬病的地方,最終導致非軍方機構的美國太空總署 (NASA) 選擇與 SpaceX 合作,並且間接轉移技術至 SpaceX 來降低火箭發射成本。從歷史數據來看,ULA 發射一次火箭的價格是 4.5 億美元,而 SpaceX 最多僅1億美元,價格優勢不言而喻。
自ULA欺瞞美國軍方事件曝光後,ULA總裁立刻在網上發出推特文,駁斥Brett Tobey的言論,並借機澄清公司歡迎競爭。面對 SpaceX 的低成本競爭,ULA 也聲明會降低自己的生產成本來維持目前的火箭發射訂單。值得一提的是,目前 ULA 使用的火箭發射引擎製造商來自俄羅斯。自 2013 年烏克蘭危機之後曾中斷過供應,但不久後恢復。
從政治風險、國家安全和生產成本來考慮,SpaceX 自然是首選。然而從技術層面,與軍方合作多年的 ULA 集團仍舊積累著多年領先的技術專利。至於 SpaceX 日後能否避免 ULA 尾大不掉的情況,仍需持續觀察。
王冠一財經頻道
國際視野 - 王冠一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wongsir.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