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觀點 - 施永青
自殺與求生意志
2016年03月16日
我不贊成把自殺的原因過度歸咎為社會責任。這只會令有自殺傾向的人,把自殺意念合理化,以及減低他們在進行自殺時的負罪感,間接鼓勵了自殺。
事實上,自殺的人只佔社會上一個極小的部分。大家都在同樣的社會環境中生活,絕大多數
人都選擇活下去,只有少數人選擇自殺,反映促使人去自殺的,不可能是人人都要面對的社會因素,而更可能是與個人或家庭有關的特殊因素。
個人選擇自殺的因素很多,亦很複雜。自殺者即使有遺書,亦可能因表達得不太有條理,而不容易看出端倪。加上死者已矣,沒法再問個明白。
本來,螻蟻尚且偷生,好好地活著的人又怎會選擇去死﹖人的求生意志應該比其他生物旺盛;否則,人怎會進化得比其他生物先進﹖
求生意志是一種本能。叔本華稱之為種族意志,它在一般情況下,不受個人取態所左右。所以,大多數自殺者都是在求生意志受到幹擾的情況下進行自殺的,譬如﹕喝了酒、吃了迷幻藥,或患了精神病等﹔亦有人因精神上受到重大的打擊,一時裏鑽入了牛角尖,以為除了死之外,已沒有更好的出路。
不過,人是否已走到生不如死的境地,每個人的感受都不一樣。譬如那個讀醫的大學生,生活在小康之家,很多人可能都會羨慕,沒想到她也會自殺。她是有功課壓力,還是有「少年維特的煩惱」﹖旁人不容易知道。
事實上,為感情問題而自殺的比例一向很高,女性尤然。男性可以寄情事業,女性則更多把希望寄託在婚姻與家庭上。一旦盡情投入了過多,就不容易抽身再回到沒法虛幻的現實世界。
個體生存的一個潛在目的,是為了種族的繁衍。求生意志的延長,就是繁殖意志。女性情有獨鍾上的執著遠比男性堅定,一旦痛失可以一同繁殖後代的對象,就很容易連求生意志也失去。
相反,能獲得男性關愛的女性,往往有無比強烈的求生意志,無論任何困難,甚麼痛苦,都不足以令她放棄與心愛的人共度餘生。
處於繁殖能力高峰期的青壯男性,甚少會自殺。這個年齡的男性有暴力傾向,衝動起來會不惜犯法殺死競爭對手。即使很有教養的人,有時也會失去理性,無法逃避種族意志的驅使。
求生意志與繁殖意志是避免一個人走向自殺的主要力量。這種力量埋藏在一基因的密碼裡,沒法透過教育或培訓而得到甚麼提升。此之所以,有時當一個人不想去面對愛與生的苦惱時,即使身邊不乏人關懷開解,亦不一定能令欠缺求生意志的人放棄自殺的念頭。自殺事件的結局常因人而異。
回首頁
施永青 am730C觀點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www.am730.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