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7年3月17日 星期五

財經評論 2017年3月17日

財經評論 2017年3月17日

財經評論:販賣家的感覺(中)


■倫敦舊區The

Collective號稱是全球最大的共居項目。 互聯網



這時代談到的共居,大抵都偏離了最初概念,粗淺些說,許多只是現代版《七十二家房客》,充其量是東主招聘中間人扮演二房東調停租客間的磨擦,單位設備由手搖電話變WiFi,舊酒新瓶。例如倫敦舊區The Collective,號稱是全球最大的共居項目,1幢11層高的住宅物業劏550個「密質質」出租房,單人房約100方呎連獨立廁所,小型備餐間還要與鄰房房客共用,煮複雜一點的食物要到大型公用廚房。

私人空間被壓縮,換來的是大堆公用設施,例如戲院、健身室、圖書館、甚至按摩店,並如同宿舍般有大型洗衣機房。一間細套房月租約1.1萬港元,包WiFi水電,隔周換床單被鋪服務。

掛著共居的招牌,住客對大樓規劃毫無話語權,與周遭社區亦甚少連繫,而發展商則指希望向年輕人提供一個實體的社交平台,並不時有派對,藉此建立關係。這盤生意充其量就是一種年輕版的服務式住宅、畢業生宿舍,人際關係只是包裝紙。BBC對The Collective的報道最尾留下一條問題:「這種共居是一個美滿的交易,還是對倫敦年輕人的另一種剝削?」而我的疑問是,入住這些「共居」項目的人,會願意住到結婚、生子?又或者是可以在這種模式下居住一輩子嗎?

深圳河以北的You+青年公寓經營模式是租下整幢舊樓、翻新、增加設施、劏細單位再出租,亦常被視作共居的個案,口號是「給在外漂泊的年輕人一個更溫暖的家」,但在挑選租客時要求「年過45不租、已婚有小孩不租、不愛交朋友不租」。

至於其他由下而上的共居計劃,下回再說。
記者:陳東陽

財經評論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