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奀時代:香港人太掛住炒樓
■李嘉誠
香港人沒有理想,淨係顧住炒樓賺多啲,令到誠哥也哽咽。香港一班既得利益者,憑藉投資物業而致富,然後就有如無綫電視節目《有樓萬事足》其中一個個案一樣,當正自己是理財達人,還要指控新一代不努力,態度的確相當乞人憎。
炒樓致富,雖然不至旁門左道,但和做生
意本質上有頗大分別,做生意是幫助顧客解決某一項特定需要,而且多數是願者上釣,炒樓卻是有如敲詐一般市民住屋的基本需要。物業價格由市場判斷,不過上升過程中,嚴格而言未有創造價值,只是寄生在住客的賺錢能力之上。
一心炒樓致富,甚至只是單純顧住要上車自住而煩惱,成為風氣的確是很大問題。去到這樣田地,作為商界第一領袖的誠哥,其實也有相當大責任。
轉型高增值服務一大難題,是要蝕頭注建構平台,而從來夠膽去冒險的人,就只有大富大貴及一貧如洗兩種,中產階級貪圖安逸睬你都儍,多數寧願收租。
富豪應有更大承擔
誠哥在2000年科網狂潮一役渾水摸魚上市集資之後,在新經濟事業上完全幹不出成績,近年收購更加完全是圍繞穩健現金流的公用事業,靠財技賺取息差便算。
去到誠哥的級數,根本毋須再博,有容易賺到的錢自然繼續賺,可是正如誠哥所講,見證香港幾十年,應該有更大的承擔,設立一些榜樣讓年輕人仰望。誠哥在眾多富豪中視野最廣,尚且如此,其他富豪更加難以寄望。
香港的困局,在於發展落後已太多,難以追趕,誰人做特首分別也不大。任務艱難,政府又因為政治問題成為熱廚房,醒目仔當然是置身事外,以被害者的身份在場外大聲叫囂穩陣得多。所謂反對派,在某個角度看,也只是撈政治油水而拒絕承擔。以政治問題來掩飾能力問題,並非真正為香港好。
於是香港就繼續有樓萬事足一條路,只有將炒樓的價值觀一路傳承下去,至吸乾香港為止。
既然政制發展肯定停滯不前,為香港好,不要再聚焦在這一點,減少對政府的謾罵,多鼓勵少批評,令官員壓力減低夠膽去博,才是一條出路,否則為了成見再攬炒5年,除了自我感覺良好之外,就沒有其他得著,屆時香港返魂乏術,亦不完全是政府的責任。
阿飛
本欄逢周二刊出
阿飛
細奀時代 - 阿飛 舊文
來源 source: http://hk.apple.next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