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攻略-周進略》恒指守穩28589,年底前仍可上望
《一周攻略》本欄上周一(11日)談到,若要更好地欣賞長期升浪的沿途風光,其中一個
方法,亦是取捨,便是降低短期的槓桿比例。道理不難明白,若一直把槓桿推高,總有一個水平
是投資者不能應付,對輕微的價格變動都忍受不了,風吹草動便
成了草木皆兵,根本不可能把手
上持倉的優勢運用出來。
*從人性弱點看風險與回報*
就此人性的弱點,投資者真的要處理好貪婪與恐懼,只要輕鬆自在,在能夠承受的風險範圍
內,才有可能持續爭取到較佳回報。一時的高槓桿,一時的高回報,均不是問題所在,但最重要
是要清楚知道自己在做甚麼。
大道理說完,落實到真正操盤的行情中。其實,真正重大行情始終沒變。沒錯,過去十年的
走勢,根本就是由金融海嘯的危機處理,到善後工作,到如今央行要好好的退市縮表,只要稍為
留意財經事態發展,不難明白。
*消化事件的速度人人不同*
問題是這些重大事件的影響,不容易馬上在當時的市況,找到完美的配對。有些因素早已在
投資者心目中出現,在資產價格上有充分預期;有些因素可能剛發生,以隨機為主,與事態未必
有關,故此亦無所謂預期不預期。當然就算有些因素是持續發生,或有跡可尋,但都不代表所有
投資者的反應時間一樣。正因如此,最終在市場上呈現的價格走勢,也不一定就是比想像中快或
慢,而是有不同時段。
*十年過去,由不願冒險,到爭取回報*
無論如何,有一波行情清楚得很,就是在過去十年,如果就資產價格而言,大部分都有漲升
。由金融海嘯初始的,央行入市買資產傳導出來的,未必到達實體經濟,但肯定令資產持有人受
惠,最初必然是債市或防守工具為主,以港股股民熟悉的房託或公用股,都是一例。
當然隨著經濟復甦,資金陸續走進股市,皆因憧憬正常時期將來臨。由原來的非常時期、人
人怕風險、寧願放棄高回報,到如今改為願意冒風險,希望爭取高回報。
*復甦步伐主導,美國先升,歐洲隨後*
如此一來,經濟復甦得不錯的美國,美股╱美債╱美國物業,全部都有明顯的升幅,這一點
不容置疑。而隨著更多地方的經濟回穩,追落後便出現,君不見今年初,資金由美國資產流出少
部分,已經足以令歐洲或新興市場,甚至港股大為鼓舞。
正是這種形勢,令港股恆指由年初的二萬二水平,逐漸攀升至近期的三萬點水平,並已經重
新站穩在2015年第二季的高位28589。但尚有少許空間,才真正收復2007年的港股
歷史高位31958。
*資金債轉股,幣策正常化*
顯然,資金繼續由債市轉投股市,基本上是大方向,只是不同股市之間的先後次序,有快有
慢而已。以此觀之,重點是看各國央行接下來,貨幣政策的正常化及退市縮表的步伐。
例如,在實體經濟復甦速度有別之下,若美國繼續保持今年的速度,正常上周美聯儲局開會
加息後指出,預計明年可再加息三次,與今年相同,則世界各地主要經濟體的資金外流壓力,將
會趨於明顯,特別是歐洲和日本。前者雖然在今年不少時間內,貨幣匯價兌美元有一定強勢,但
只反映之前的強差人意。當數據出現並非想像中差,便有一定的追落後效果,與股市類近。然而
,若美國持續加息,甚至加快進度,則各地的資產價格,於2018年難免有點壓力。
*北水影響力與日俱增*
當然對於港股來說,另一股源源不絕的力量,自然是股民口中的「北水」。內地資金在港股
的定價權愈來愈明顯,集中在質優的個股及行業龍頭領導者,自然對於指數的拉升有其影響。2
017年的升勢,可見一斑。
以此觀之,即使短期內港股類近美股,對科網新經濟有點減持,先行獲利回吐,而換馬至傳
統舊經濟,但最終的結果,可能只是短線影響。只要基本面,如科網的創造財富能力依然,平台
或網路效應繼續發揮功能,取代舊經濟,則其估值不致於大幅調低。
*舊經濟吸引,留意匯控*
不過,另一邊廂,舊經濟也有其吸引之處,一來估值沒有新經濟板塊看來那麼高。其次,隨
著美國稅改,稍後又可憧憬金融監管力度放寬,再加上加息把資金趕出債市,都有利於傳統的金
融產業,舊經濟有一定勝算。
如此一來,港股的匯控(00005),今年可能提前出現的聖誕鐘,人人爭著買,但看來
明年只會更好,而不是一時三刻的升勢。
*若成交跌至千億下,反有機會年底夾升*
技術走勢上,只要恆指守穩已收復的2015年第二季高位28589,才不怕50天移動
平均線是否守穩,反正近來大市波幅擴大,移動平均線的訊號未必作準。年底前,上望三萬大關
,尤其在成交若回落至低於1000億港元水平時,更有可能出現,夾升的市況亦最易出現。
《經濟通通訊社特約分析師 周進略》(本欄逢周一刊出)
來源 source: http://www.etnet.com.hk
一周攻略 - 周進略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