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門天水圍遠,還是布吉遠?
今年小學學位分派,一些本身住在深圳的家長,認為子女被派到天水圍和屯門很遠,訴說制度不公平,更揚言要控告香港政府歧視。
一項制度是否公平合理,在於同一條件的人,是否得到相同的待遇。香港的學校派位制度行之已久,雖經多年的修改,大體上都是以居住的區域決定小學校網,而以小學校網決定中學校網。所以位處好校網的物業,也有一批想子女獲派較佳學校的家長垂青。
這項按居住地區的派位制度,在今年開始打破,因為教育局撥出近邊境的數個校網,組成「跨境學童專用校網」,居於內地而合資格升讀香港小一的學童,將撥為一獨立的校網。在新校網內每校須劃一提供最少每班2個學位,另外東湧和馬鞍山學校也可以自願參加。
這種安排,是不是不公平呢?之所以有這個安排,是因為去年跨境學童全集中到北區校網,令到住在北區的學童面臨過度競爭而被派往鄰區。反而住在深圳的學童只要跨過羅湖橋就到達北區,這樣,對於居於北區的學童又公不公平?
這個專用校網的目的,就是要將跨境學童對學位的需求,分散到多個校網,而且每間學校都最少每班2個學位,總之無論是在港居住,還是跨境(部份是單非,部份是雙非,部份是港人子女),都分隊派位。雖然是分兩條隊,但那跨境學童是可以選擇排那一條隊,除了可以直接搬來香港居住外,更可以透過報監護人來排本地隊。可憐本地學童只可以排本地隊,難道要他們搬去深圳居住嗎?
有自稱住在深圳布吉的家長,訴說被派到天水圍很遠;又有一些說不知道屯門在那裏。那麼實事求事,筆者將香港校網地圖拼到深圳地圖:
由布吉到上水,大約相當於到福田;去到天水圍,大約相當於去到南山;去到屯門,大約相當於去到前海。距離的確是很遠,可是雙非父母來港產子時,難道不知道香港任何一個區,都比深圳遠?而且還要過關呢!
有家長語帶要脅,說要取消在港置業計劃,甚至連香港的居留權都不要了。明明雙非兒童在內地無法獲得戶籍,他的兒女會為啖氣而變為黑戶嗎?如果真的有在港置業計劃,甚至不用買樓而租屋住,派到邊住到邊,不就解決了問題嗎?堅持住在香港境外,則無論派那一區,遠、不便就是肯定的了!
有校長建議優化計劃,學童在羅湖口岸過關就派到北區大埔,在皇崗口岸就派到元朗天水圍,在西部通道過關就派到屯門。立意雖佳,可是跨境學童可以是住在廣州,那麼又怎樣安排?又怎樣核實學童真正由那裡過關,結果大多數人都報由羅湖過關,又怎樣安排?
歸根結底,制度越複雜,越難以切合每一個人的需要,更加招徠大量的尋租行為。既然那些跨境學童的家長認為香港的教育制度不公,何不就地解決,甚至自細放洋出國?更關鍵的是:來港產子,又是為了甚麼?
趣遊樓市 - 脫苦海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