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4年6月11日 星期三

大英Blog物館 - 黃國英 2014年6月11日

大英Blog物館 - 黃國英 2014年6月11日

贏家不受「後見之明」誤導
2014年06月11日
上周談到贏、輸家之間的小差別,本周加以延伸。早前提過贏家由繁入簡,輸家則相反。其中一個表象,是如果一單交易「可做可不做」,贏家會選擇不做;一項指標「可加可不加」,他們會不加,所以愈見精簡;反其道而行的輸家,則愈來愈多「架生」、戰線愈來愈長,負擔倍覺沉重,自然更難成功。

何解人多喜歡「加」?《股市大贏家》一書(作者:陳進郎)有不錯的解釋。主因不外是人容易受後見之明誤導,事後回顧,會認為一早看到,只不過因故無執行,繼而後悔揼心。為避免這種(以為)睇到賺唔到重演,唯有左修右補。現實是這些機會多不適合自己,又或拉勻其實無着數,除精有笨。

聽飛高估成功率
陳進郎認為,所謂「事後證明該做而未做」之事,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本來沒打定主意要做,結果也沒做」的交易。這類交易包括即興判斷,或聽飛(應仔細定義為隨的聽飛,如果充份聽從某一意見來源,跟出跟入,也可視為一個交易系統。),對成功的一單,會是相當入腦,念念不忘;可如果將同一資訊來源,全部白紙黑字記低,就會發現很大機會大幅高估了成功率。

譬如「遠古時代」,三叔叫你(拆細前)在五十元買騰訊(七○○),當時你認為不符合自己的選股原則,總之沒買入。由當日起,每次見面,三叔都會向你「溫馨提示」他的戰績,而你自然無比悔恨。

依計行事最佳
但若有做投資筆記的習慣,很可能發現三叔當年同時也是力推過氣股王的「積犯」,功過相抵,跟足其實無肉食。而且當年信心不足,就算跟進,注碼也不會大,所以不用感覺大受打擊。

第二類是「經過仔細評估,認為不應做,所以沒做,最終卻有所損失」的情況。投資、投機最困難的地方之一,是做出當時最適當的決定後,不能保證在那一次一定「有好報」。受後見之明影響,人多認為一早已經能預知結果,而且過程精確無誤,全無懸念。實情那一刻思緒混亂,兩邊都是五五波,能夠有紀律依計行事,已是最佳選擇。

例如自己的測市方法睇跌;主觀願望睇升,心大心細下,應按計劃減持、對沖。若然沒大跌反而回升,可以記錄在案,作為檢討方法長期成績的一部份,但卻不用懊悔,為何當時沒有跟隨感覺買入,更不應因一次失敗,便隨便判行之有效的方法死刑,又或架床疊屋地修改。

改善以減為主
第三類則是「經過仔細評估,認為應該做,卻沒有做」的情況。三種情況中,只有這一種是真正的問題,需要處理。例如應該止蝕的倉位,漏招沒有執行,帶來額外損失,這確是要落手改善。但改善方法,亦應該是以減為主:是否持倉過多看走了眼?系統「零部件」(moving parts)太多太複雜,花多眼亂?解決這些問題,始終是靠簡化。前兩種情況,則不應太過牽掛。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黃國英
大英Blog物館 - 黃國英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