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指數
國企指數
恒 指波幅指數近20日

VIX指數 近5日

上証綜指
深圳成指
滬深300

文章漏咗/建議:按此通知

2014年4月9日 星期三

蘇教授論經濟 - 蘇偉文 2014年4月9日

蘇教授論經濟 - 蘇偉文 2014年4月9日

求學的回報

傳統地我們重視教育,也認同教育可以培養一個完人。教育往往是一個高尚的使命,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而我們也相信教育是良心事業,所以我們要尊重老師,要感激他們的栽培和勸勉;然而,當教育遇上近代的管理,這些理想便被放在一旁,取而代之的卻是無窮爭議。

近代管理講求科學化,凡事以數據來作理性分析,這個管理趨勢好像很正常。可是應用在教育上問題卻來了,教育很難以硬數據來評定教育的效果,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工作,要在特定時間內評定教育質量,這種數理評核方式卻並不適合。一個人的成長是經長年累月學習的成果,我們要是在短時間內對一個人下判斷,結果往往會傾向短視,實在不是育人的態度。可是在近代管理的問責下,我們明知這樣做不對,但為了問責也不得不跟從科學化的管理,於是乎硬指標成了評核教育質素的尺度。引伸開去的是,各個教育同工莫不要為問責而多花功夫在趕報告、統計數據以製作圖表,更由於現時凡事講求證據,上課時的文件工作要準備充足。在這些眾多的問責要求下,在數量上和指標上教育質素是進步了,可是學生實際是否有所得著,學生在學問上有多少的長進,這些都不是數量化教育評核可以回答的。

最近筆者讀了一篇《經濟學人》的文章,內容大意是探討大學教育的價值,文中說到有些學生在大學時修讀了人文學科,到畢業時工作不好找,相反選讀具市場價值的學科,除了可以輕易償還學費貸款外,讀大學的回報比沒有接受大學教育的高。這篇文章說的都是事實,但已可見社會對學問還是從成本和利益這兩方面比較,一些美國的大學甚至將這種大學教育回報公開化,例如要公報每個主修剛畢業同學的薪水,再要進行五年追縱調查,看看每個學系的畢業生五年後可以賺多少錢,以便將來同學報讀主修學系時的參考,表面上是資訊更透明,但這樣做的結果,是求學的回報除了是金錢之外便無其他,也不知是福是禍。

蘇教授論經濟 - 蘇偉文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