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央行 容忍通脹 2014-07-23
央行普遍的職責是維持一國物價穩定,因為過份通脹或通縮皆不利經濟健康發展。德國因為歷史緣由,曾經歷過超級通脹,令德國人民對通脹深惡痛絕,立場向來較「鷹」的德國央行,認為防範通脹的風險比刺激經濟增長更為重要,所以貨幣政策往往傾向緊縮。
遇上目前歐洲央行又計劃推行量寬、又計劃隨時執行OMT(沖銷金融交易)等超寬鬆政策,見到德國央行常常公開唱反調,自然不足為怪。
近日德國的DGB工會聯盟,要求加薪的聲音不斷。對於這些直接影響到通脹的工資問題,德國央行理應不支持,況且德國央行多年來的立場,皆傾向限制工資上調幅度。去年4月,德國央行總裁魏德曼便曾經警告過:「如果應德國工會要求,大規模的上調薪資,將會拖累整個歐元區」。然而,近日德國央行突然轉變立場,居然說支持工會提出加薪3%的要求,頗耐人尋味。
雖然今年以來,德國的名義工資有接近2%的年率計升幅,但實質工資自2008年,升幅從未超過2%,只要通脹環境許可,德國其實尚有加薪空間。
碰巧歐元區多個主要成員國皆面對不同程度的通脹放緩問題:6月份歐元區各主要成員國的消費物價指數,以歐洲標準方法計算,法國按月零增長(較預期的0.1%低);按年增加0.6%(遜預期增加0.8%),亦較5月時的0.8%增幅放緩。西班牙同期CPI按月更錄得負增長0.1%,按年則零增長;意大利同期情況亦不見得很好,CPI按年只有0.2%增長。只有德國通脹算較明顯,因此筆者經常用「單天寶至尊」形容歐洲的經濟不平衡。
到目前為止,仍未見得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的抗通縮(或抗通脹放緩)的手段見效,一時難望擺脫通縮風險。德國惟有犧牲小我,不惜見到國內通脹稍為上升,亦希望藉此帶動區內經濟走出困局。
德國央行今次主動放寬對通脹的立場,做法相當聰明,因為其實德國自身經濟數據,亦根本沒足夠條件支持繼續緊縮政策。德國6月份CPI,按歐洲標準方法計算,按月上升0.4%、按年漲1%(較5月時升0.6%為高),顯示德國通脹在6月雖然有上漲,但依舊處在偏低水平。另外,同期德國PPI(生產價格指數),按月錄得零增長、按年更跌0.7%,可見上遊生產者根本沒有提價能力,意味下遊零售物價都難以上漲。
德國央行忽然由「鷹」變「鴿」,既為了本國、亦是為了整個歐元區擺脫低通脹,而作出的重大讓步。
王冠一
國際視野 - 王冠一 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