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顯 [昔日新聞]
》 收緊審批增「啤殼」誘因 (2015/10/20)
收緊審批增「啤殼」誘因
2015年10月20日
【明報專訊】話說由於近日創業板新股喪炒,一升就是幾十倍,這當然引來了監管機構的嚴重關注。其中的一個傳言,是證監會要求港交所收緊創業板的審批,以防
止「啤殼」。另一個則是安永亞太區上市服務主管合夥人蔡偉榮表示,創業板的定位與主板不同,是一個讓企業較容易上市的地方,若過度規管,將令其重返無股上市的「喪屍板」時期,與「活化」的目標矛盾,認為現行制度已足夠。
對於以上的言論,我只能夠說一句:「這些人究竟懂不懂得股票?究竟懂不懂得市場的基本運作?」
規管少 「啤殼」無利可圖
首先,收緊創業板的上市審批,可以防止「啤殼」,這是對的。但是,如果創業板的新股上得愈少,則其股價也會因供應減少而增加。簡而言之,如果把創業板的上市審批收緊了,則現有的殼價會升,創業板新股也會炒得更勁,這應該是中學生也明白的道理吧?至於無股上市的「喪屍板」時期,且讓我又作一回老師,教授一下安永亞洲上市服務主管合夥人蔡偉榮。
話說在創業板初成立時,上市審批十分寬鬆,大量低水平的公司於創業板上市,結果令股價不升,股民卻步,結果就是殼價大跌。在最低潮時,殼價跌至800萬元,但上市費用則超過1000萬元,這自然無人上市,就是「喪屍板」的時期了。後來,交易所有見及此,就收緊了上市規則,即是減少了潛在供應量,這有效令到創業板的價值大增,所以,在2003年至今,主板殼價升了10倍,但創業板殼價則升了40倍,升幅遠遠高於主板。
所以,當年創業板的無股上市,並非因為過度規管,反而是因為規管太少,令到上市太多,上市根本無利可圖。反而,如果規管更多,殼價會升得更快,這會令到更多公司意圖上市,結果是,它們將有更多的誘因去「啤殼」,也會用更高的成本、更精密的方法去「啤殼」。
[周顯 投資二三事]
相關新聞內容 [更多]
投資二三事 - 周顯 舊文